文 ◆ 周湖岭
在江西修水县古城有一条古巷,早年因有三王庙,故称三王巷,后建周氏宗祠,遂改称周家巷,沿用至今。周家巷里现存的周氏宗祠是鹦鹉街历史文化街区最大的古祠堂,占地面积八百多平方米,始创于清朝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名为“继述堂”,大概就是继承先贤志向、传述先贤事迹的意思。
一、忠烈传家
早在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位三王巷人周瑾,于永乐二年(1404年),被推举为孝廉。当时交趾(今越南)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归附朝廷,皇上朱棣任命周瑾为交趾望江镇金场大使,给他高于惯常的俸禄来抚恤他的家人,派遣周瑾前往。周瑾接到任命,临行前含泪对夫人刘氏说:“蛮夷之地刚刚归附,万一有不测,双亲的奉养,就托付给你了。”于是带着一个仆人前往赴任。
到任之后,他以诚心安抚管理当地百姓,夷人都很感念他。过了几年,交趾人突然发动叛乱,猛烈攻打金场。周瑾率领全部人马进行抵御,因寡不敌众,为国牺牲了。同县的邹县丞回来讲述这件事,妻子刘氏惊闻噩耗,悲伤不已,立刻发誓说:“丈夫能够成为忠臣,难道我就不能成为节妇吗?” 她辛勤纺织,孝顺奉养公婆,抚养教育子女,三个儿子都学有所成。
周瑾和刘氏的儿子周铭,孙子周叔襄,曾孙周季麟、周季凤,都很有名。
二、一代师表
周瑾之子周铭,字仲蠡,号可庵,自幼聪慧过人,精通《诗》《书》《春秋》三经,擅长饮酒,文思敏捷,吟诗作文,腹稿立就。
周铭非常孝顺,小时候在紫石岭送别赴任的父亲,父亲死后,他每次经过那个地方,都痛哭许久才离开。母亲90多岁了,喜欢喝甜米酒,每饭必喝,晚上快要睡觉了,周铭也亲自进一杯让母亲喝了睡,天天如此。对两个弟弟无论是教育还是生活,都关爱备至。平生对佛、道不感兴趣,家里举行冠、婚、丧、祭诸礼,大多遵守朱熹所作的《文公家礼》的范式。逢年过节,力戒奢侈,尽量节俭,乡邻受他影响,当地风俗为之一变。由于道德高尚与学识广博,周铭在地方上就有了很高的威望,让人敬畏。一些少年浪荡之人互相告诫:“千万注意,我们的行为不要让可庵先生知道了啊!”
周铭由于年高德劭,常应邀作为大宾参加乡饮酒礼。那时,每年孟春正月、孟冬十月,从府、州、县到乡里,都举行旨在“尊老尚贤、表彰德行”的乡饮酒礼。乡饮酒礼由地方长官主持,乡饮宾则分乡饮大宾、乡饮僎宾、乡饮介宾、乡饮众宾,皆有名额限制,以乡饮大宾为尊,名额一人,这在当时是极大的荣耀,常常被写入族谱、县志。
周铭交往的朋友都是学问老成,端谨古朴之士,如贡士西安推官王琬,贡士江陵训导匡泰,儒士冷清,士人陈郇兄弟,都是他的知己,与他们唱和的诗词最多,在他死后几十年仍在乡人中流传。景泰、天顺、成化年间修县志,县令以礼相聘,同事都是县中知名儒士,如黄邦节、冷清、陈玦等。周铭为人正直,明辨是非,不肯阿附于人,乡中有一富豪,对他有所求,他认为不合道义,坚决不答应。
周铭认为自己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平生所做之事只是差不多而已,于是自号可庵,并写了《可庵说》一文。他的学生及地方上的儒士就称他为可庵先生。著作有《效颦》和《梅花百咏》诗集藏于家,没有付梓。去世时75岁。因孙周季麟显贵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义宁州志》辑有周铭诗二首:
石岭云横
礌礌幽岑幕幕云,垂阴布影弄氤氲。
若非洞口苍龙蛰,安得山头铁骑屯。
夜啸孤猿成独占,昼眠闲鹿谩平分。
也应变化为霖雨,润及山灵功莫论。
金鸡独石
不见黄金铸羽仪,空遗拳石已多时。
别从函谷关中去,归向扶桑树上啼。
道士叱来羊自起,将军射处虎何疑。
乾坤毓秀真如此,佳致还应入品题。
官府考察推举他为孝廉,以怀才抱德之由征召他为官,周铭为赡养老母,没有接受,就在家里教授学生,培育子女,学生多有出息,天顺元年(1457)状元黎淳就是其中之一。
三、桃李天下
黎淳,字太朴,号朴庵,湖南华容人,生于永乐二十一年。
黎淳的父亲黎斌因参与编修《永乐大典》有功被授予宁县(今修水)县丞的官职,宣德五年(1430),黎淳年仅7岁,黎斌带着一家人来到宁县上任,他们在宁县一待就是十一年。这期间,黎淳在宁县学习,他的老师便是周铭。
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黎淳荣登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他是明朝276年历史上唯一的湖南籍状元,也是岳阳市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成化元年(1465),黎淳为皇帝宪宗朱见深讲解经史,一年后,升任皇太子朱祐樘所在东宫的左谕德,负责对皇太子进行讽谏规劝,并参与撰修《英宗实录》,因功擢升左庶子、吏部侍郎。弘治元年(1488),明孝宗朱佑樘即位,黎淳调任南京工部尚书,不久改任礼部尚书。弘治四年(1491),以年老多病辞官回乡,被封一品阶荣禄大夫。不久,病逝,终年64岁。孝宗赐祭葬,谥“文僖”。
黎淳中状元后,对修水的事情十分关心和关注,犀溪陈偃的儿子凤阳派人到京城,呈上西安郡推官王伯翰所写的行状,请黎淳撰写《犀溪陈先生墓志铭》。黄邦节之子文振请黎淳撰《一经堂记》。修水也有状元桥传说,详见湖岭《宁州古城状元桥》。
罗珉,字文玉,是福建邵武人。天顺三年,他以太学生的身份担任知县一职。罗珉廉洁奉公、英明坚毅,去除长久以来的弊端,抑制豪门大族,使得县内安定太平。有一天,他无疾而终,就连居住在偏僻乡村和深谷中的百姓都为他流泪。周铭作诗悼念他说:“扶柩家山埋玉处,仁廉两字土难封。” 成化年间,黎淳担任吏部侍郎,进士李芳刚被任命为宁县(修水)县令,前去拜见黎淳。黎淳说:“分宁的好县令,只有刘琛和罗珉。刘琛,你或许能够比得上,罗珉恐怕就难以企及了。”足见他对宁县的情况很了解。
刘琛,字廷贡,是湖南沔阳人。正统六年,他以进士的身份担任宁县知县。刘琛严厉果断,善于审理诉讼案件,属吏不能欺骗他,县内秩序井然。刘琛和罗珉都是修水历史上的好官,记载在县志里。
黎淳在宁县有位好友,张幼文,黄田里人,后来以贡生的身份接受选拔,黎淳当时是吏部侍郎。张幼文不因为私人关系去拜见。在考试中,张幼文被授予龙虎卫经历一职,黎淳非常器重他。没多久,张幼文辞官离去了
黎淳不仅是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两位皇帝的老师,还是两位内阁首辅(宰相)李东阳、杨一清的老师,李东阳、杨一清都是黎淳的学生。李东阳,1457年,受教于翰林院的黎淳;1461年,与刘大夏、杨一清在黎淳门下学习。
也就是说,明朝两位皇帝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和两位宰相李东阳、杨一清,以及尚书刘大夏都是周家巷人周铭的学生黎淳的学生。
正因为这样,周铭的次孙周季凤在二十岁之前,跟随担任官职的哥哥周季麟前往北京居住,专心钻研典籍,接受教诲和勉励,提升自己的学问时,去拜见过时任吏部侍郎的黎淳,黎淳对周季凤称赞有加。
李东阳是周季凤的主考官。周季凤曾为他的岳父都御史艾德润为其东湖书屋向李东阳请记,即《东湖书屋记》。李东阳还为周季凤撰《周氏孝友堂记》,记中李东阳称周季凤是他在礼部所举进士。
杨一清更是周季凤的业师,甲辰年(1484),周季凤再次来到京城,开始跟杨一清学习。杨一清称赞周季凤,只要听到的就能领会,并且写文章典雅流畅,非常喜爱他。杨一清后来还为周季麟撰写了神道碑,为周季凤写了墓志铭,为周季凤岳父艾德润作传。周季麟的族侄、周期雍的父亲周彦中自小就从他学习。
周铭还有三位学生被载入州志:查孟常、查孟富、陈凤岐。
查孟常,字秉庸,他的父亲查朂己二十九岁时因病去世后,母亲沈氏生下了他。跟随周铭学习,每天能记下几千字。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深入研究古代典籍,主考官对他进行测试,到县学游学,不久,母亲病情加重,于是他对人说:“我是遗腹子,母亲养育我非常辛苦,我活着的时候不能奉养她,那就是天地间的罪人。”当天就在明伦堂下辞去学业,学官把这件事上报,最终满足了他的请求,他回家侍奉母亲,母亲的病也痊愈了。他说自己:“我没有什么可以自比的,只有我的名和字“常”“庸”比较接近罢了。”于是自号为庸斋,编修程公楷为他写了记。去世的时候六十六岁。当时正和文士袁公儒喝了几杯酒,含笑去世,墓葬来苏。他的儿子长子叫仲儒、次子叫仲道。因为查仲道显贵,被追赠为兵部车驾司郎中。
查孟常因故没参加科举考试,他的儿子查仲道,字文夫,号北村,是明正德九年(1514),唐皋榜进士,二甲五十三名,授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正德十二年(1517)受封。十四年(1519),因参与谏阻武宗“南巡”之事遭廷杖。十六年(1521),武宗死,世宗即位,废除武宗时弊政,杀江彬、钱宁等。查仲道于次年即嘉靖元年(1522),升任兵部车驾清吏司署郎中员外郎,于五月获得诰命,进阶直奉大夫,后出守杭州。嘉靖三年初,因抵制督办织造太监昊勋在杭暴虐,又被械逮至京。不久,谪福建盐运司同知。嘉靖八年(1529),任汀州知府。适逢大水,死于抚民救灾之中,卒年六十四岁,汀州的百姓痛哭流涕,就如同丧失了自己的亲人一般。购买郡城附近的山地,建祠、塑像来祭祀,在山的周围种植树木,把这座山称为“查公山”。杭州郡也在名宦祠中祭祀他。赐谥康敏,嘉靖帝御书“两朝忠节”,敕建牌坊于来苏墓前。
拜康敏公墓 名仲道
邑人查文溥 盛川
批鳞拜杖叱天阊,垂死犹留铁石肠。
一卷弹章惊辇毂,千秋尸祝盛汀杭。
恨遗直节抛青史,愁绝忠魂泣白杨。
幸有苏亭相洽比,数声笛鹤慰泉堂。
查仲儒,字文若,号沙溪,查仲道之兄。由岁贡官眉州通判。子应元,颖异博览,屡试冠诸生,由选贡入太学,授黄州通判。应元弟懋元,由岁贡授严州司训。查仲儒之女适周季凤之子周彦同。
游南山寺
邑人查仲儒 沙溪
小寺江边远欲攀,绿崖结屋异人间。
松枝屈曲阴浮地,涧气升腾云满山。
巖磴崎岖移步缓,野僧饱暖未心闲。
新亭风景依然在,尚有笙箫送客还。
查孟富是三王巷人,年幼时随先生周铭学习,他以孝行被载入州志。周铭长孙都宪周季麟为其作《恳孝堂记》。
陈凤歧年幼时随周铭学习,天性孝顺友爱,乐善好施。成化壬辰年,大盗罗万珪聚众作乱,乡村城镇都十分惊恐,侍郎原公杰发檄文让陈凤歧督率抓捕。陈凤歧秘密招募敢死之士,跟踪罗万珪的踪迹到湘湖,绑缚了他们的首领回来,原公杰深深地赞许并以礼相待陈凤歧。
陈凤歧与查孟常是亲家,其女配查孟常长子节判查仲儒。《嘉靖宁州志》第366页。
四、宁州双凤
周铭之子周叔襄,又名赞。他自小跟随父亲学习,专攻《诗经》,后来广泛寻求名师,最终学有所成。
周叔襄在年少的时候就极为聪慧,父亲周铭全心全意地教导他,常拿出应当教授的书籍来考查他,他总是能够领悟。长大以后,他更加深入地钻研学问,在创作诗文的时候常有奇妙的构思。每当一篇文章在晚上完成脱稿,人们就会争相传诵。他的为人和父亲一样,严肃坚毅,正直无邪,不会随便认同别人的意见。遇到疑难的事情,他也能够果断地做出决断。有人感到困惑不解的时候,只要听到他的一句话,就能确定下来。他的舅舅被人诬告,他担心舅舅获罪会让母亲担忧,于是向别人借贷,全力营救舅舅。后来因此而破产,他偿还了所借的钱财,最终对舅舅也没有一句怨言。然而,家里因此就耗费了不少。有人对他说应该另外想办法谋求生计,他说:“我家从宋元以来本来就有很多积蓄,现在这样也是盛衰的常理,我坦然接受就好了。”他平时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糙米,住着破旧的房子,但他丝毫不在意。他每天把教导孩子作为最重要的事情,长子周季麟和次子周季凤凭借家学先后考中进士,而侄子周季邦、侄孙周期雍,也大多得益于周叔襄的教导,后来他们也都中了进士。他生性喜爱梅花,家园中有几棵梅树。每当梅花盛开,明月刚刚升起,他就邀上两三个知己好友,带着酒在梅树旁吟诗长啸,悠然自得,觉得自己有所收获,于是取别号为“梅月”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因儿子周季麟显贵,他先后获得朝廷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封赠。娶妻陈让甫和姚氏的长女陈氏。
访丹霞道士不遇
邑人周叔襄 梅月
欲究元元旨,来寻隐隐居。
鹤归松树晚,萤入竹林疏。
避俗门多掩,朝元席久虚。
丹霞还旧处,粉壁看新书。
经光法寺
周叔襄
特地叩禅关,禅关异俗寰。
鹤因巢树集,龙为听经还。
香裊烟霞里,钟鸣霄汉间。
浮生应罕到,一到一开颜。
游磨剑池
周叔襄
寻幽此日到仙家,磨剑池头景物賖。
千尺松杉参碧汉,半天楼阁绚丹霞。
夜闻白鹤归华表,时见青牛卧落花。
此去天台应咫尺,一溪流水泛胡麻。
过吴仙里有感
周叔襄
暂时不到吴仙境,一度经过一怆神。
禾黍已藏新狡兔,江山犹识旧贤人。
龙图宅废基犹在,仙子丹成井未湮。
宇宙茫茫无限意,落花啼鸟送残春。
周叔襄去世后,他的次子周季鹏行数千里到京师,周叔襄的亲家都御史南昌艾德润为其作行状,大明才子状元杨慎的父亲、内阁首辅杨廷和为其撰墓志铭。
周铭之孙、周叔襄之子周季麟和周季凤先后登进士,终成一代名臣,史称“宁州双凤”。
周季麟(1444—1518),字公瑞,别号南山,是高市三王巷人。他刚出生时,祖父周铭梦见有麒麟用彩色的丝帛束着角进入家中,所以给他取名为季麟。周季麟刚六岁的时候,周铭口授书籍,他很快就能背诵。稍长,周季麟学习《春秋》,每天都有所进步,他精通科举应试的文章,被提学宪臣称赞赏识,于是被安排进入白鹿书院学习。成化六年,周季麟参加乡试。据龚溥庆的《师竹斋笔记》卷三记述,起初,有嫉妒他的人指着修水讥讽道:“某人如果考中乡试,这条河水就会倒流。”那一年七月初三日,大雨倾盆,河水从安平港逆流而上,一直到达犀津滩上,五里之内河水急剧上涨,高达五丈多。又有一百多只乌鹊飞来绕着门楣,十多天后捷报传来,这些乌鹊才散去。明朝成化八年(1472),周季麟与杨一清同中吴宽榜进士,为二甲五十名,授予兵部武库主事一职,后升武库员外郎、进车驾郎中、浙江布政司左参政、河南右布政使、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先后巡抚甘肃、陕西、顺天。弘治十八年(1505),周季麟因病请求辞官回乡。后来宦官刘瑾擅权,以事将他罢官,又罚他数百石米。刘瑾被诛杀后,按照惯例周季麟得以复官,但因为患病没有被任用。正德十三年(1518)12月,周季麟七十四岁,去世,被追赠都察院左都御史,谥号僖敏。
周季凤(1463—1528),字公仪,别号来轩,是周季麟的弟弟。己酉年考中乡试,明弘治六年(1493)考中进士,被授予刑部主事一职,晋升为承德郎,后又升任员外郎、山西司郎中。乙丑年,担任会试同考官,之后升任四川按察司副使、云南提学副使、山西行太仆寺卿、湖广按察使、福建按察使,再迁任湖广右布政使,后转任左布政使。辛巳年,世宗从兴王府入京继承皇位,周季凤随从护驾到新野,上疏提出六件事。后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地。担任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协助掌管都察院事务,不久升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有人进言诬陷他涉及湖南的事情,于是他被解除职务回乡。事情查明后,他被提拔为右都御史,总理粮储,巡抚应天、苏、松等府。他上疏推辞,未被允许。嘉靖七年(1528),周季凤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被追赠刑部尚书,谥号为 “康惠”。著有《来轩漫稿》《修水备考》《修江先贤录》《周氏世德录》《云南志》《湖广图经志书》等十余种。
五、阳明三足
1519年,南昌的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南赣巡抚王阳明率领义兵前去讨伐。当时担任福建漳南道兵备佥事的周期雍率领福建官兵前往支援,他所带领的队伍是唯一一支到达省城南昌的外省援兵。事后,王阳明在《犒赏福建官军》一文中连用三个“足”字高度称赞周期雍:“足见本官,勇略多谋,预备有素;忠义之诚,足以感激人心,敏捷之才,足以综理庶务。”王阳明敬重周期雍,采纳周期雍的谋略,并留周期雍代管南昌事务达三个月之久,因为王阳明上京献俘。详见2023年10月《第四届阳明文化国际论坛》湖岭的参会论文《王阳明与周期雍南赣之缘》。
周期雍的父亲周彦中,在幼年时就聪慧非凡、纯粹文雅,不参与孩童的游戏,努力践行、刻苦立志。他跟随同族叔父都御史周季麟学习《春秋》《三礼》等书籍。当时跟随周季麟学习的人很多,周彦中与周季凤、周季邦齐名,周季凤、周季邦后来都考中了进士。周彦中虽然年轻时很有志向,但因家中遭遇诸多变故,于是放弃了科举学业,转而专心致力于教导子女。周彦中教导儿子周期雍、周期化严格而有方法,后来又让他们跟从周季凤、周季邦学习。
赠牛太守赴太原任
邑人 周彦中 宜斋
父老东门拥,争攀太守车。
喜看京阙近,不道晋城纡。
家便仍调膳,船轻只载书。
河东凋敝久,民吏待储胥。
龙泉山
周彦中
吴楚东来仅此山,天风挟我一齐攀。
参差古木烟霞外,历乱昙花紫翠间。
玉犬识人眠不起,胎禽狎客去犹还。
何时唤醒尘寰梦,也伴禅僧尽日闲。
马洲山谷祠
周彦中
太史祠堂傍马洲,龙坡东下郁松楸。
西江诗笔至今在,大宋文章亘古留。
烟锁钓台山漠漠,月明双井水悠悠。
经过几度修苹藻,落日黄云春复秋。
太子太保、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内阁首辅夏言为周彦中撰写了墓志铭。刑部右侍郎大庚刘节撰行状。
周彦中的儿子周期雍(1479—1551),字汝和,号泉波。他在年少的时候便聪慧过人,神采俊逸挺拔。长大之后,容貌端庄,身材修长,如山峰般屹立。
1504年,周期雍在乡试中取得第五名的成绩。弘治十八年(1505)春天,杨廷和奉命主持会试,周季凤以刑部郎中的身份担任会试同考官。周期雍为了避嫌,主动放弃参加这一年的会试。当时,周季麟正好是顺天巡抚,他让周期雍在太学继续完成学业,并且常常教导他,天下之事艰难,边疆的经营治理也一定要用心去探究。
1508年,周期雍考中进士。他先后担任南京监察御史、负责清军两广和福建按察司佥事、河南按察司佥事、浙江布政司参议、参政、湖广按察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顺天巡抚、太理寺卿、刑部右侍郎、左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刑部尚书等职务,并被晋升为资政大夫。他深得嘉靖皇帝的称赞,在经筵侍奉,在无逸殿进讲,参与耕籍田仪式,在西苑侍从皇帝,进呈《豳风讲义》。他入仕三十多年,历经十二任官职,为官半天下,始终保持一致,直到终老也没有瑕疵。在家闲居十年后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六、鹦鹉得名
古城的鹦鹉街历史文化街区因周期雍而得名。
周氏宗谱有一则《鹦鹉石铭》:
惟祖泉坡,博物好古。转有明时,得石鹦鹉。
隐见不常,以水为主,其状若蹲,其势欲舞。
昔作桥梁,与径径伍,今置庙堂,作彝器抚。
我为斯铭,昭兹来许,著手摩挲,当思祖武。
晚清修水贡生龚溥庆《师竹斋笔记》卷三记载《鹦鹉石》,“州城治所北门的周家祠堂里有一块天心石。这块石头长六七尺,宽三尺,厚约一尺。石头中间天然形成鹦鹉的形状,独自挺立,亭亭玉立,若非名家高手不能描绘出这般模样。起初看它只是略微有点形似,用水喷洒上去,就会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仿佛呼之欲出。这块石头是明朝周氏家族的某位祖先在外地做官时带回来的,大概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过去在高市桥有一块石头横跨秀水,名叫鹦鹉桥,如今这块石头移入祠堂内,更加被人珍视。”先有鹦鹉石,后有鹦鹉桥,现有鹦鹉街。
《鹦鹉石铭》中的“泉坡”和《师竹斋笔记》中的“前明周氏某祖”就是周期雍。
先后登进士的还有:
1496年,弘治九年丙辰朱希周榜,周季麟族弟周季邦,字公达,三甲一百三十六名,官终松阳知县。周季凤为其撰《明浙江松杨县伊公达公行状》。
1514年,正德九年甲戌唐皋榜,周季麟族侄周昺与査仲道同榜,授黄陂知县,升南京刑部主事,历官员外郎中,迁四川马湖知府。
1613年,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周延儒榜周季麟族侄孙周希令,字子仪,二甲二十七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官兵部礼科给事中,户科给事,晋阶太常寺卿,任上卒。
1742年,乾隆七年壬戌金甡榜,周季凤后裔周孔从,字监二,号白亭,犀津人,翰林院编修。
周家巷是一条平凡又不平凡的古巷,周家巷里的周氏人,布衣起家,勤耕苦读,荣登科榜,位至列卿,治国安邦平天下,实现了古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崇高理想和人生价值。
周家巷里,近二百年历史的继述堂,其创建初衷是继承先贤的志向,记述先贤的事迹,期待先贤的荣光展示其中,先贤的志向激励后人。
行走在古老的周家巷,寻觅先贤曾经的形迹,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