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之不盈 汲之不竭 博施有常 比公奇节
武昌汲福井 季凤公修浚
文 ◆ 周湖岭
宁州古城有“九井十八巷”之说,周家井仍九井之一;古武昌府治有“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之说,汲福井仍八井之一。
武昌府位于今湖北省,府治江夏县(今武汉市武昌区)。原为武昌路,元至正二十四年二月乙卯(1364.3.24)朱元璋改武昌路为武昌府。
《方舆汇编·职方典》中记载有汲福井。
“汲福井在府治布政司,正德间,左布政周季凤浚,刘绩有记。”
《黄鹤楼志》古迹遗名也记载了汲福井。
“汲福井在湖广布政司左侧。明正德十二年(1517),左布政使周季凤修浚,刘绩有记。”
这些记载的是古宁州(今江西修水)人周季凤,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任湖广左布政使时,修浚汲福井。
湖广布政使司即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是明朝在江汉平原和洞庭湖流域等地设置的省级行政单位,为明朝十五个“布政使司”(即当时的二京十三省)之一,辖地为今湖北省、湖南省全境,下辖15府2直隶州14散州108县。治所武昌(今武汉武昌)。
据史书记载,汲福井位于湖广布政司左侧,在布政司署西。湖广布政司署,与今司门口紧邻。司门口是武昌解放路与民主路交叉地带的泛称。坐落于这个交叉点西北侧的武昌区人民政府,在明、清两代是湖北布政使司衙门,即藩司衙门,又称藩台衙门,俗称藩署,离黄鹤楼不远。
周季凤,字公仪,宁州人,弘治癸丑(1493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转郎中,擢四川副使督学云南,迁行太仆寺卿,湖广按察左右布政使,平郴寇有功,陟都御史抚治保定,寻掌南台进南京刑部侍郎,卒赠刑部尚书,谥康惠。其在湖广最久,德泽最深,凿井于会城汲福,刘绩铭有文于上。
明代凌迪知撰《万姓统谱》卷六十一记载,周季凤开凿汲福井,刘绩还撰铭文刻于汲福井之上。
汲福井为何记载在多处史书上?找到刘绩铭文《汲福井记》,我们就能得知汲福井的来龙去脉。
刘绩,字用熙,号芦泉,湖广武昌府江夏县人。弘治三年(1490),登庚戌科钱福榜进士,历吏部员外郎,十八年(1505),出知南直隶镇江知府。寻弃官归,逆流而上,避居岳州十年,作《白茅书屋记》,内阁首辅李东阳为其作《芦泉铭》:“芦泉者,武昌刘用熙所居。武昌地濒大江,江岸多芦,有泉出其旁,浸灌滋长,丛生而条达,其为物可爱,其德可取而比也。用熙葺屋而居之,且因以自名。”
刘绩博学能文,贯穿群籍,凡所撰述,根极理要。著述很多,颇有建树,在当时学界很有地位,有《经传注释》、《礼记正训》、《芦泉诗文集》、《三礼图》、《六乐说》、《管子补注》,还编注了《春秋左传类解》二十卷、《汉文选》等,尤其贡献大的是《管子补注》24卷。大学士席书、尚书顾璘皆梓行之。
刘绩的《汲福井记》在哪里呢?经湖岭不懈寻找,发现在日本藏嘉靖《湖广图经志书》里有两篇《汲福井记》,分别为刘绩和王济所撰,虽然其书质量较差,字迹难以辩认,仍尽力识别,加以校点,以知其大意。
《汲福井记》刘绩 江夏人 知府
正德戊辰(1508),楚省外左敕政坊灾,又十年,丁丑(1517),省内吏舍灾,适方伯周公公仪,自右历左之踰年,时水灾相仍,师旅连兴,又加中使骚扰,财匮民逃,公极力补救,更新治体,遂次第营成,易数政为裕国,以配右安民,撤门外行马,因得翳井,浚而深之三丈有六尺,瓦合为瓮,瓮者六泉,突然喷出,夫地在天中,乘气而湿,载水而浮,气凝而为水,水散而为气,窍小者通气,大者通水,故泉出地之正脉,不可改,犹人经络之井,荥俞经合也。瓦里壁立,内致洁外,去污疾,风无浊浪,骤雨无潢潦,鱼虾鼋鳖凫鸥不能遗溺浴浮于其中,非若江湖之纳秽,颓沙失水真性也,且不在委巷而当通衢,往来有公事者,邂逅洗耳目之尘涤,口吻之垢,沃心胃之烦,若醍醐金茎,然其施广矣大矣,豈但,闾阎日汲,烹饮溉濯有禽而已哉,遂加石槛,构亭于上,问名于予,予曰:在《易井》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是井不知湮没几百年,非明公则终,为行道人伤恻而巳,无由上出济世,宜名曰汲福,惟汲则福,不汲安能福哉?孰公喻之,非逢时得位,又安能疏荒政,军饷根刷侵贷之弊,榜抑取佛之横哉?因为之颂曰:惟泉觱沸亦既兮,隆冬独温气蒸结兮,三伏独寒解喝焚兮,存之不盈,汲之不竭兮,博施有常,比公奇节兮!
从刘绩《汲福井记》中可知,正德戊辰(1508)年,湖广左敕政坊火灾,十年后,丁丑(1517)年,也就是周期雍去漳南道的这一年,官舍又火灾,恰逢周公仪(季凤)由湖广右布政使升左布政使踰年,当时状况是水灾不断,战事连连,又加上朝中宦官不断骚扰,财政十分匮乏,百姓纷纷处逃,左布政使周季凤极力补救,更新治理体制,遂逐步有了成效,实行多项富民措施,以庇佑安抚百姓。在拆除官府门前行马(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时,发现被掩没的废井,遂深挖至三丈六尺,发现有用瓦合成的瓮状六泉,井水突然喷出,“夫地在天中,乘气而湿,载水而浮,气凝而为水,水散而为气”,小孔通气,大孔通水,确认泉水出于正脉。大风无浊浪,骤雨无潢潦,遂为井加上石槛,并建亭子于井上。
周季凤请刘绩为井取个名字,刘绩引用《周易·井》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意即井水干净可汲饮了,君王贤明,人们可以共享其福。并说:“是井不知湮没几百年,非明公则终,为行道人伤恻而巳,无由上出济世,宜名曰汲福。”
这就是汲福井的由来。
王济也撰过一篇《汲福井记》。
王济,湖广黄冈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王成科进士,第二甲46名,官至河南、四川参政。其子,王廷瞻,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户部尚书,南京刑部尚书,赠封为太子少保。
刘绩还撰了一篇《汲福井诗序》。
《汲福井诗序》刘绩 江夏人 知府
方伯周公公仪浚古井曰汲福,余即记其得之之由,又及其名之义,忽集诗歌铭赋若干,求余序。夫至难得者人心,不踰月而颂美如是多,何居?盖公以儒术饬政事。楚之士夫,欲亲炙无由,一旦获是井焉,源出无穷可比其学也;清而不杂可比其守也;冲而不盈可比其谦也;出而养人可比其政也;饮之灑灑寒徹骨,可比沦肌浹髓也;贮盘盂不待澄即鑑须眉,可比事至察秋毫也;练丝帛宿七夜遂没顽黄,可比渐渍化强梗也。故或□于言中,或譬喻于言外,皆跻堂而献□,同官题而和之,自有不容已者。然则是井非公不汲于时,公非是井不传于后,盖凡□昔不可托,木有时而朽,石有时而泐,金有时而销,惟井则大□□地而不损,劫火炎空而不焚,城邑变迁而不改。孰能翳之浚而复深?孰能浊之渫而复清?呜乎,汉宋去今远矣,不有卓刀泉,孰知云长之驻鄂;不有洗墨池,孰知东坡之寓黄;然则是井存,则是集亦存,是集存,则公之名亦昭晰矣,但原始不知凿于何时,上古井瓦裹故甃宇从瓦,既易所谓“瓮义如瓮随之瓮”,非具有底者,程朱据时所见遂误注。是井独构甕甃者六,岂在程朱之前欤?抑后人觉其非而复古制欤?皆不可考矣。余已忘言而又出广长古,作序者亦伯牙为子期再鼓琴云。
周公仪(季凤)疏浚古井,刘绩取名汲福井,记文记述了汲福井的来由,以及名字的涵义,人们都登堂献诗,官员们又随之唱和,不到一个月,收集到很多歌颂赞美的诗词铭赋,又请刘绩撰《汲福井诗序》。
此处选辑汲福井诗十首。
寄题湖南汲福井(一)
邵宝 礼部尚书 (方伯周公仪视我井记有作)
昔之日,此井竭。
今之日,此井渫。
水由地中,功上出叶。
往来汲汲寒泉洌,六月焚如道无渴。
君不见朝宗江汉在此州,水哉能止还能流,召棠蔽芾今歌周。
邵宝(1460—1527),明代官员、著名藏书家、学者。字国贤,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为江西提学副使,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文典重和雅,诗清和淡薄。著有《简端二馀》、《慧山记》、《容春堂集》等。”方伯周公仪视我井记有作”说明邵宝可能也写过一篇《汲福井记》。邵宝与周期雍也有交集,周期雍行状记载“督学邵文庄公按试,特加器重”,邵文庄即邵宝,周期雍1504年乡试邵宝为江西提学副使,对周期雍的才学特别看重。邵宝还是明内阁首辅李东阳的学生。
《汲福井》(二)
秦金 兵部尚书
一脨香泉清且奇,恍疑仙向洞庭移,
贪夫点检寒心处,贤牧经营济物时。
亭豁八窗规甚伟,泉分六眼味何差,
明莹澄澈清如许,汲处源源福自随。
秦金(1467-1544),字国声,号凤山,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与周季凤同榜。正德初,迁河南提学副使,改右参政。击败刘六部将赵鐩。正德九年(1514),巡抚湖广,镇压桂阳瑶寨。嘉靖初,以争“大礼”忤帝旨。嘉靖六年(1527),自陈归。后再起为南京兵部尚书。卒赠少保,谥端敏。
《汲福井成》(三)
乔宇 太原人 兵部尚书
翳井新升映列星,真从阆阗汲清泠。
源通七泽来何远,派出三湘味自馨。
炎暑顿忘苏道喝,岁时不竭仗坤灵。
湖南亭泽施将遍,愿采嘉名载水经。
乔宇(1457-1524),明代大臣。乐平(今山西省昔阳县,位阳泉市东南)人。字希大,号白岩。宪宗成化间进士,授礼部主事。孝宗朱祐樘弘治初,至恕为吏部,宇调任文部郎,三迁至郎中。擢太常少卿,后改任兵部尚书,入参机务。宁王朱宸濠反,言“指日下南京”。他严加警备,杀宸濠潜伏南京为内应之党羽三百余人,以迫使宸濠不敢东进。武宗朱厚照幸南京,以功加太子太保,复加少保。世宗朱厚熄即位,擢为吏部尚书。
《汲福井》(四)
叶相 刑部右侍郎
何年古翳井,今喜更生澜。
翼翼亭临道,纷纷人汲幹。
晦湮蒙启鉴,蕴喝濯清寒。
楚国千年泽,井棠此並看。
叶相:明扬州府江都人,字良臣,号迂湖。弘治十五年进士。授金华推官,平役均赋,民德之。正德间选刑科给事中,以言建储事招忌,出为湖广布政司参政。官至刑部右侍郎。
《汲福井》(五)
沈暕 武昌知府
一窦寒泉洌更清,直通地脉与天灵。
千年异端因时出,万古神功不日成。
岂谓深能滋庶品,更知明可鉴群情。
福真可汲凭人汲,天地悠悠仰令名。
又
拨开淤土得深清,自是精神贯地灵。
福本无门凭我汲,事如有兆赖天成。
读残文字知真味,饮到炎凉见至情。
为语辘轳絣梗者,莫将容易看斯名。
沈暕,字景明。云和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初授宁州(即今修水)知州,升兵部车驾员外郎。不久晋升武选郎中,出任武昌知府。后升山东按察副使。所到之处,政绩斐然。未几辞官,加封亚中大夫,归居林下,以诗酒自娱,自称东村野仙。沈暕还是宁州双凤周季麟的门生。
《汲福井》(六)
唐翔 武昌同知
一脉重疏九仞堙,溅溅大濡我公仁。
秘灵岁久非潜迹,泽物功多似待人。
三楚正悬焦釡望,万家已涤渴心尘。
辘轳不绝桐阴布,民比甘棠颂德频。
又
地底潜疑江汉通,浚来为试养人功。
泉井绝胜茂城日,髦古依稀贾宅中。
翼翼亭栏新结构,纷纷䬿绠恣追从。
秖今行路无心恻,汲引难忘自我公。
《汲福井》(七)
李邦 教谕
井塞中衢久不通,那知浚后自明公。
昭悬扁额应无愧,利济生灵岂有穷。
一脉萦纡来大海,四时澄澈起清风。
佇看他日方典志,载此当为第一功。
《汲福井》(八)
刘绶 江夏人 举人
井中射鲋已多年,凿破今朝始见天。
惯捷儿童誇手巧,传闻父老是甘泉。
千金试使夷齐饮,一勺方知疾病痊。
井饮斋民勿如捽,乡邦好事与诗传。
汲福井为何史上留名为众多史籍所记载?为何刘绩、王济、邵宝等名家为其撰记?为何兵部尚书秦金、礼部尚书邵宝、兵部尚书乔宇、刑部右侍郎叶相、武昌知府沈暕等又为其赋诗成集?其原委不在于井,而实在于人,是方伯周公仪在湖广的德政使然。
正如刘绩在《汲福井记》中所说,“方伯周公公仪,自右历左之踰年,时水灾相仍,师旅连典,又加中使骚扰,财匮民逃,公极力补救,更新治体,遂次第营成,易数政为裕国”。“非逢时得位,又安能疏荒政,军饷根刷侵贷之弊,榜抑取佛之横哉?”
正如王济在《汲福井记》所说,“公议宏才重望,简升楚之左方伯,属全楚水荒民饥,不能存活,公议疏其情以闻,其词切中闾阎疾苦,读者皆含酸下泣,非心于爱民而行形诸言者,能若此乎?开例纳赀,禁革吏胥,辇不敢锱铢轻重,而积弊涤洗殆尽,非自治严而能使群小心服,无异议若此乎?迎佛中使,气熖消息甚烈,近河居民徙而之他,公迺榜其文以示,钤制暴横,而罚止移徙。入其境,一一皆如约束。楚人得保无恙者皆其力也,非气足以配道义,而当大利害能不耀若此乎?”“古井待公而显,岂无故然哉?”
正如刘绩在《汲福井诗集序》中所说,“不踰月而颂美如是多,何居?盖公以儒术饬政事。”
正如明代凌迪知撰《万姓统谱》卷六十一所说,周季凤“在湖广最久,德泽最深。”
周公仪生成化甲申(1464)正月初一日,至今诞辰560年。五百年前,刘绩在诗序中说“是井存,则是集亦存,是集存,则公之名亦昭晰矣”,刘绩没想到的是,时到今日,汲福井已不存,但《汲福井诗集》仍存,诗集存,湖岭才可能将这段历史重新深浚出来,周公仪之美名就不会象汲福井一样被翳没。
《易井》曰:“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济《汲福井记》曰:“公之刚德足以当之”,周公仪,湖广之汲福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