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联系:QQ303998284

周家巷里状元缘

文/ 周湖岭

  修水宁州古城有一条周家巷,古代因建有三王庙而名为三王巷,后因建周氏宗祠改称周家巷。
  1973年在修水六都彭姑逸山出土了一方明代墓志铭,墓志、墓盖一合,大理石质,一面磨光,长宽各69厘米。志文行楷阴刻、志盖篆书。墓志铭志文字体严谨流畅,秀丽清新。墓志铭正文除叙述墓主人生平事迹外,还记载了家族的变迁。
  墓主是修水先贤、“宁州双凤”周季麟、周季凤兄弟之一的周季麟。周季麟就是修水古时三王巷现周家巷人。
  周季麟(1445-1518),明代,字公瑞,别号南山,高市三王巷人,成化八年(1472)进土,二甲第五十名,授兵部武库司主事,后擢正议大夫、资治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甘肃、陕西、顺天等职。年七十四卒于家,赠都察院右都御史,谥僖敏,葬六都彭姑逸山,嘉靖三年(1524)十二月,改葬四都石当坑山。为纪念周季麟荣进士和都御史,宁州古城在州治西曾为周季麟立有进士坊和都宪坊,周季麟还在三王巷筑有“凤山草庵”,现都已不存。
  嘉靖时期,巡抚几乎均加“提督军务”衔,握有军事大权,巡抚提督军务成为巡抚制度的固定内容,巡抚已成为集行政、军事、监察司法等权力于一身的封疆大吏,官制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者为正二品。周季麟就曾远抚甘凉、西域,再巡陕、蓟两地。
  明代和清代时朝廷设有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都御史即为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明朝都察院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正二品),下有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再往下为御史。周季麟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赠右都御史。
  除了1973年逸山出土的墓志铭外,周季麟还有一神道碑,是杨一清为周季麟撰写的神道碑。杨一清官至内阁首辅,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史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的大学士。周季麟与杨一清都是1472年明成化八年壬辰科进士,其铭赞曰:
  春秋明经,儒以饬史,以断大狱,以决大事。
  文治既阐,武略用张,北控胡虏,西抚氐羌。
  即是二者,足表於世。......
  鉴于周季麟的功绩,朝庭对其祖父周铭、父亲周叔襄都有封赠。
  周季麟的祖父周铭以孙季麟贵,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诰
  制曰,家有贤孙子,必光其宗;朝有命大夫,必封其世。兹惟著令夫,岂朕私尔?周铭,乃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季麟之祖父,孝友谦恭,忠诚笃厚,博通经史,高隐林泉。兼行谊以淑人,化行里闬;培善庆以裕后,泽及贤孙。仪刑已著于乡祠,褒恤宜申乎国典,用彰潜德,永贲幽肩。兹特赠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灵如有知,服之无斁。
弘治十二年二月
  周季麟的父亲周叔襄以子季麟贵,加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诰
  制曰:国家登崇贤俊,图懋治功禄秩,既厚其躬,褒封必及其父。制实通于今昔,义不异於存亡。尔赠奉训大夫、兵部车驾、清吏司员外郎周叔襄,乃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季麟之父,宇量恢闳,性资英爽,敦行孝义,贤声素著于一乡。博极经书,严训式,成乎二子,郎曹奏爽已荷,追崇都宪升阶,载申恤命。眷国章之屡降,见家道之愈昌。兹特加赠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匪徒章裕后之休,亦以厉显亲之志。
弘治十二年二月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赠右都御史周季麟诰
  制日:人臣宣力效忠,道既全夫始终;朝廷褒功酬德,恩岂间于存亡?式贻身后之荣,必录生前之绩。彝章具在,激劝是关。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季麟,性资端毅,器度弘深,经学传芳,贤科掇秀。历官郎署,最登伟绩之称;出参大藩,政协承宣之誉。肆继迁乎方伯,乃晋位乎中丞。远抚甘凉、西域,成兴复之效;再巡陕、蓟两地,收镇靖之风。资望弥深,清勤久著。方录功而第赏,遂投绂以养疴。冀尔疾廖,复加召用。权奸诬罚,薏苡之谤。旋兴落职编氓,泉石之怀未变。属更化之方始,乃旧物之完归。胡遽长逝,重违公望?兹特赠为右都御史,锡之诰命于戏。攻疑惟重,载升总宪之阶;即始要终,用慰幽扃之贲。明灵不昧,涣号其承。
嘉靖七年九月
  皇帝在《赠右都御史周季麟诰》中称赞周季麟“远抚甘凉、西域,成兴复之效;再巡陕、蓟两地,收镇靖之风”,杨一清在神道碑称其“北控胡虏,西抚氐羌。即是二者,足表於世。”,周季凤在《宁对》中赞周季麟“中丞逐獯鬻,北极仗咽喉。兴灭昭史青,辞荣对白鸥”。从这些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周季麟为我们国家存亡、民族兴旺曾经作出过卓越贡献,护土守疆有功,这与清代左宗棠收复新疆颇为相似,是国家民族的有功之臣。
  周季麟的祖父,周铭,也是周家巷的历史名人,明孝宗赠其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铭自幼聪慧过人,精通《诗》《书》《春秋》三经。他曾说:我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平生所作之事只是差不多而已。于是自号可庵,并写了《可庵说》来自比。虽然自号可庵,可不简单,他梦见有彩绘束角的麟进入屋里,就将孙子取名为“季麟”。周季麟六岁时,周铭口授之书,辄成诵,稍长治春秋,学日有进,精程试文,为提学、宪臣所称赏,命入白鹿书院,与诸乡先生讨究理学。白鹿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白鹿书院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后来周季麟大有作为,名垂青史。
  周铭还是天顺元年(1457)丁丑科状元黎淳的老师。老师,号可庵,状元黎淳,他就号朴庵,周铭对状元黎淳的影响可见一斑。自周铭始,周家巷结下不少状元缘。
  黎淳(1423年—1492年),字太朴,湖广岳州府华容人,是明朝276年历史上唯一的湖南籍状元,亦是岳阳市历史上唯一的状元,也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吏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书,南京礼部尚书。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逝世,年七十,谥号文僖。博学多才,尤以经史著称,除参与修撰《大明一统志》外,著有《龙峰集》、《黎文僖集》等传世。黎淳的父亲黎斌在修水任县丞十一年,这段时间黎淳随父亲在修水读书,周铭就是他的老师。
  毛奇龄《西河合集》记载:明孝宗曾问刘健、谢迁曰:『周季麟何如人?』对曰:『季麟好官。』论曰:季麟论处官,无分大小,务称其职。故历官所至,皆能有功,而卒以守正,为佥人所抑,官不竟其用,惜哉!明三百年,多文臣用兵。而季麟以畏寒之躯,黾勉边陲间,观其处哈密一事,张大国体,济以德威,使诸番构祸于此暂息。
  明朝内阁首辅李东阳《燕对录》:“弘治十八年四月初七日……上又曰:「彼言周季麟丧师失律,失律者非止一人。」臣健等曰:「周季麟亦是好官。」”
  刘健、谢迁都是明朝中期名臣,与李东阳同辅政,他们对周季麟都有很高的评价。这位谢迁还是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的状元。
  谢迁 (1450年-1531年),字于乔,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代中期著名阁臣。历任翰林修撰、左庶子,弘治初进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弘治八年(1495年),入内阁参与机务,进詹事。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人云“李公谋(李东阳的谋略),刘公断(刘健的当机立断),谢公尤侃侃(谢迁的能言善辩)”,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嘉靖十年(1531年)去世,赠太傅,谥号文正。
  状元谢迁与周家巷的缘份还不止于此。谢迁与刘瑾一案有很多纠葛,而刘瑾一案当时的刑部尚书是周季麟的后辈周期雍。
  周季麟的墓志铭可不简单,志首载“赐进士及第,太子太保,户部尚书铅山费宏撰文”、“赐进土及第,礼部尚书太仓毛澄书”、“赐进士及第,刑部侍郎鄱阳湖诏篆盖”。一人撰文,一人书写,一人篆盖,令人惊奇的是,这里都是状元。撰文的费宏是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状元。书写的毛澄是弘治六年(1493)癸丑科状元。
  费宏(1468年—1535年),字子充,江西上饶市铅山县人。费宏自幼聪慧好学,二十岁中殿试状元,授翰林修撰。明武宗时入阁,累授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明世宗时两次入阁,担任内阁首辅,加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嘉靖十四年(1535年)去世,年六十八。获赠太保,谥号“文宪”。

(毛澄 书法作品)
  毛澄(1461年-1523年),字宪清,明朝重臣,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昆山)。弘治六年(1493)状元。授翰林修撰。正德时累官至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毛澄工书,王世贞《国朝名贤遗墨》有其迹,周季麟墓志铭请他所书应是其书法很有名。
毛澄与周季麟之弟周季凤还是弘治六年同一科的进士,可谓是同届的“同学”。
   “赐进士及第,刑部侍郎鄱阳湖诏篆盖”,篆盖的是不是状元?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者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篆盖者赐进士及第属于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大概也是个状元,至少也是个探花,不是状元也冲着状元来的。
  古代社会,状元是一项极高的荣誉,整个明朝近三百年,总共才90位状元,每三年多才产生一位,从上面的几位状元来看,都身居高位,仍至入阁为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都干了一番大事业,青史留名。周季麟的墓志铭是由几位明朝状元共同撰书的,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其祖父周铭又是状元之师,周家巷是很有状元缘的。
  从这些波澜壮阔历史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周氏先贤们的孜孜追求和他们曾经的荣光,是周氏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周湖岭 邮箱:163.www@163.com)

2022.8.16 修水周族人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856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