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联系:QQ303998284

《修水周族人》 第1期



目  录

创刊词 1
史海钩沉 3
  周家巷里状元缘 周湖岭 3
  家风的传承和开创 周  黄10
宗祠风貌 16
  修水古城四栋周氏宗祠的“来世今生” 周武现16
宗亲风采 27
  何人不起故园情 周  斌27
历史名人 30
  周铭:两进士之祖父,一状元之恩师 周武现30
百花艺苑 36
  诗词 36
  对联 41

  书法 42
编者寄语 46
 
创 刊 词
 
  周氏一族,自有熊始,越廿六世,易姬为姓,立周为朝,封百邑,传万世,绵绵瓜瓞,生生不息。泱泱华夏,五湖四海,九州万国,凡有人居,皆有吾族。周氏家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古有公瑾敦颐众贤,近有恩来树人等众。仅修水一域,唐有銮公诰封龙马丞相,宋有邦彦禄太学正、大晟府卿,明有季麟季凤拜为巡抚阁臣。今天,修水周姓子弟走南闯北,出国留学,他们做官为宦服务人民,求学研术贡献祖国,经商办厂助推经济,打工创业发家致富,大家都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为国家富强、为民族复兴、为家乡发展、为家庭幸福贡献力量!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只有大家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宗族发展的强大合力。本着这一理念,修水周氏的有识之士积极宣传倡导召开修水周氏宗亲联谊代表大会,成立理事会。倡导和提议得到了周氏众多宗亲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通过会议筹备小组积极努力的准备工作,会议于8月16—17日在修水县城举行。
  在中华周氏修水宗亲联谊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修水周族人》期刊第一期如约和宗亲们见面了。《修水周族人》的宗旨是:对修水周氏的源流进行寻根问祖和溯本追源,对宗族文化的传承进行去劣取优和探索创新,对历史名人事迹进行发掘整理和宣传推介,对成功人士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褒奖弘扬,把刊物办成宗族文化研究和宗族发展的阵地,办成展示宗亲成就和精神风采的窗口,办成宗亲交朋结友和互帮互学的平台,办成宗亲发表作品和展示才华的园地。
  《修水周族人》为不定期刊物,设置新闻动态、史海钩沉、宗祠风貌、宗亲风采、历史名人、百花艺苑等栏目。每期均在《修水周族人》网络平台上刊载,在“大爱修水周族人”微信群中推送,同时还印发一定数量的纸质刊物。
《修水周族人》编辑部
 2022年8月16日
一、史海钩沉
周家巷里状元缘
周湖岭
  修水宁州古城有一条周家巷,古代因建有三王庙而名为三王巷,后因建周氏宗祠改称周家巷。
  1973年在修水六都彭姑逸山出土了一方明代墓志铭,墓志、墓盖一合,大理石质,一面磨光,长宽各69厘米。志文行楷阴刻、志盖篆书。墓志铭志文字体严谨流畅,秀丽清新。墓志铭正文除叙述墓主人生平事迹外,还记载了家族的变迁。
  墓主是修水先贤、“宁州双凤”周季麟、周季凤兄弟之一的周季麟。周季麟就是修水古时三王巷现周家巷人。
  周季麟(1445-1518),明代,字公瑞,别号南山,高市三王巷人,成化八年(1472)进土,二甲第五十名,授兵部武库司主事,后擢正议大夫、资治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甘肃、陕西、顺天等职。年七十四卒于家,赠都察院右都御史,谥僖敏,葬六都彭姑逸山,嘉靖三年(1524)十二月,改葬四都石当坑山。为纪念周季麟荣进士和都御史,宁州古城在州治西曾为周季麟立有进士坊和都宪坊,周季麟还在三王巷筑有“凤山草庵”,现都已不存。
  嘉靖时期,巡抚几乎均加“提督军务”衔,握有军事大权,巡抚提督军务成为巡抚制度的固定内容,巡抚已成为集行政、军事、监察司法等权力于一身的封疆大吏,官制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者为正二品。周季麟就曾远抚甘凉、西域,再巡陕、蓟两地。
  明代和清代时朝廷设有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都御史即为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明朝都察院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正二品),下有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再往下为御史。周季麟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赠右都御史。
  除了1973年逸山出土的墓志铭外,周季麟还有一神道碑,是杨一清为周季麟撰写的神道碑。杨一清官至内阁首辅,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史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的大学士。周季麟与杨一清都是1472年明成化八年壬辰科进士,其铭赞曰:
  春秋明经,儒以饬史,以断大狱,以决大事。
  文治既阐,武略用张,北控胡虏,西抚氐羌。
  即是二者,足表於世。......
  鉴于周季麟的功绩,朝庭对其祖父周铭、父亲周叔襄都有封赠。
  周季麟的祖父周铭以孙季麟贵,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诰
  制曰,家有贤孙子,必光其宗;朝有命大夫,必封其世。兹惟著令夫,岂朕私尔?周铭,乃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季麟之祖父,孝友谦恭,忠诚笃厚,博通经史,高隐林泉。兼行谊以淑人,化行里闬;培善庆以裕后,泽及贤孙。仪刑已著于乡祠,褒恤宜申乎国典,用彰潜德,永贲幽肩。兹特赠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灵如有知,服之无斁。
弘治十二年二月
  周季麟的父亲周叔襄以子季麟贵,加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诰
  制日:国家登崇贤俊,图懋治功禄秩,既厚其躬,褒封必及其父。制实通于今昔,义不异於存亡。尔赠奉训大夫、兵部车驾、清吏司员外郎周叔襄,乃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季麟之父,宇量恢闳,性资英爽,敦行孝义,贤声素著于一乡。博极经书,严训式,成乎二子,郎曹奏爽已荷,追崇都宪升阶,载申恤命。眷国章之屡降,见家道之愈昌。兹特加赠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匪徒章裕后之休,亦以厉显亲之志。
弘治十二年二月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赠右都御史周季麟诰
  制日:人臣宣力效忠,道既全夫始终;朝廷褒功酬德,恩岂间于存亡?式贻身后之荣,必录生前之绩。彝章具在,激劝是关。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季麟,性资端毅,器度弘深,经学传芳,贤科掇秀。历官郎署,最登伟绩之称;出参大藩,政协承宣之誉。肆继迁乎方伯,乃晋位乎中丞。远抚甘凉、西域,成兴复之效;再巡陕、蓟两地,收镇靖之风。资望弥深,清勤久著。方录功而第赏,遂投绂以养疴。冀尔疾廖,复加召用。权奸诬罚,薏苡之谤。旋兴落职编氓,泉石之怀未变。属更化之方始,乃旧物之完归。胡遽长逝,重违公望?兹特赠为右都御史,锡之诰命于戏。攻疑惟重,载升总宪之阶;即始要终,用慰幽扃之贲。明灵不昧,涣号其承。
嘉靖七年九月
  皇帝在《赠右都御史周季麟诰》中称赞周季麟“远抚甘凉、西域,成兴复之效;再巡陕、蓟两地,收镇靖之风”,杨一清在神道碑称其“北控胡虏,西抚氐羌。即是二者,足表於世。”,周季凤在《宁对》中赞周季麟“中丞逐獯鬻,北极仗咽喉。兴灭昭史青,辞荣对白鸥”。从这些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周季麟为我们国家存亡、民族兴旺曾经作出过卓越贡献,护土守疆有功,这与清代左宗棠收复新疆颇为相似,是国家民族的有功之臣。
  周季麟的祖父,周铭,也是周家巷的历史名人,明孝宗赠其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铭自幼聪慧过人,精通《诗》《书》《春秋》三经。他曾说:我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平生所作之事只是差不多而已。于是自号可庵,并写了《可庵说》来自比。虽然自号可庵,可不简单,他梦见有彩绘束角的麟进入屋里,就将孙子取名为“季麟”。周季麟六岁时,周铭口授之书,辄成诵,稍长治春秋,学日有进,精程试文,为提学、宪臣所称赏,命入白鹿书院,与诸乡先生讨究理学。白鹿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白鹿书院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后来周季麟大有作为,名垂青史。
周铭还是天顺元年(1457)丁丑科状元黎淳的老师。老师,号可庵,状元黎淳,他就号朴庵,周铭对状元黎淳的影响可见一斑。自周铭始,周家巷结下不少状元缘。
  黎淳(1423年—1492年),字太朴,湖广岳州府华容人,是明朝276年历史上唯一的湖南籍状元,亦是岳阳市历史上唯一的状元,也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吏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书,南京礼部尚书。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逝世,年七十,谥号文僖。博学多才,尤以经史著称,除参与修撰《大明一统志》外,著有《龙峰集》、《黎文僖集》等传世。黎淳的父亲黎斌在修水任县丞十一年,这段时间黎淳随父亲在修水读书,周铭就是他的老师。
  毛奇龄《西河合集》记载:明孝宗曾问刘健、谢迁曰:『周季麟何如人?』对曰:『季麟好官。』论曰:季麟论处官,无分大小,务称其职。故历官所至,皆能有功,而卒以守正,为佥人所抑,官不竟其用,惜哉!明三百年,多文臣用兵。而季麟以畏寒之躯,黾勉边陲间,观其处哈密一事,张大国体,济以德威,使诸番构祸于此暂息。
  明朝内阁首辅李东阳《燕对录》:“弘治十八年四月初七日……上又曰:「彼言周季麟丧师失律,失律者非止一人。」臣健等曰:「周季麟亦是好官。」”
  刘健、谢迁都是明朝中期名臣,与李东阳同辅政,他们对周季麟都有很高的评价。这位谢迁还是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的状元。
谢迁 (1450年-1531年),字于乔,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代中期著名阁臣。历任翰林修撰、左庶子,弘治初进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弘治八年(1495年),入内阁参与机务,进詹事。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人云“李公谋(李东阳的谋略),刘公断(刘健的当机立断),谢公尤侃侃(谢迁的能言善辩)”,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嘉靖十年(1531年)去世,赠太傅,谥号文正。
  状元谢迁与周家巷的缘份还不止于此。谢迁与刘瑾一案有很多纠葛,而刘瑾一案当时的刑部尚书是周季麟的后辈周期雍。
  周季麟的墓志铭可不简单,志首载“赐进士及第,太子太保,户部尚书铅山费宏撰文”、“赐进土及第,礼部尚书太仓毛澄书”、“赐进士及第,刑部侍郎鄱阳湖(胡?)诏篆盖”。一人撰文,一人书写,一人篆盖,令人惊奇的是,这里都是状元。撰文的费宏是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状元。书写的毛澄是弘治六年(1493)癸丑科状元。
  费宏(1468年—1535年),字子充,江西上饶市铅山县人。费宏自幼聪慧好学,二十岁中殿试状元,授翰林修撰。明武宗时入阁,累授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明世宗时两次入阁,担任内阁首辅,加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嘉靖十四年(1535年)去世,年六十八。获赠太保,谥号“文宪”。

(毛澄 书法作品)
  毛澄(1461年-1523年),字宪清,明朝重臣,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昆山与太仓是什么关系?)。弘治六年(1493)状元。授翰林修撰。正德时累官至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毛澄工书,王世贞《国朝名贤遗墨》有其迹,周季麟墓志铭请他所书应是其书法很有名。
毛澄与周季麟之弟周季凤还是弘治六年同一科的进士,可谓是同届的“同学”。
  “赐进士及第,刑部侍郎鄱阳湖诏篆盖”,篆盖的是不是状元?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者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篆盖者赐进士及第属于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大概也是个状元,至少也是个探花,不是状元也冲着状元来的。
  古代社会,状元是一项极高的荣誉,整个明朝近三百年,总共才90位状元,每三年多才产生一位,从上面的几位状元来看,都身居高位,仍至入阁为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都干了一番大事业,青史留名。周季麟的墓志铭是由几位明朝状元共同撰书的,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其祖父周铭又是状元之师,周家巷是很有状元缘的。
  从这些波澜壮阔历史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周氏先贤们的孜孜追求和他们曾经的荣光,是周氏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家风的传承和开创
周 黄
   周姓人口数在国内姓氏排名第九,是个大姓。周姓的历史非常久远,可远溯至黄帝。至于周姓究竟始于黄帝时期的谁,历来各有说法,一说始于黄帝嫡传,一说始于黄帝时期主管农业的大臣后稷,无法作出定论。周姓后人在唐宋时期进行了一次大集结,经过审慎分析考证,确定了东周末期的西周公惠公为周姓一世祖,至今已是七十多世祖。然而经过历史时间推测,周姓正式得姓,乃是秦汉时期,惠公后人为避时乱,尊国号为姓,周姓始出。由于惠公及其后人居河南,古为汝南,因此我们自称为“汝南堂”后人。
  汉朝开国功臣勃公,居江苏丰县,获封绛侯,其子周亚夫,袭父爵,皆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东汉时期,庐江(今安徽舒城)周氏为当地望族,周景,周忠皆官至太尉,周异为洛阳令,其子周瑜,性度恢廓,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才华卓绝。为东吴大都督,辅佐孙权,南征北战,建下奇功伟绩,根据正史记载,其才在诸葛亮之上,只可惜英年早逝。关于他的故事流传在他转战的每一个地方!宋徽宗时追尊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时至唐朝年间,三十五世祖宣公,始迁浙江金华,宣公曾孙銮公,迁于分宁,即如今修水县。开启了修水县及其周围地区周姓繁衍不息的篇章。
   历史向前推进,祖先屡迁各地,分支繁衍,皆溯本追源。堂号各有不同,或称一时一地之先祖来处地名为名,或尊历史杰出祖先外号为名,因此有了宽和堂,爱莲堂,辂北堂等周姓不同堂号。每一个堂号就是一种家风,其中包含有太多的曲折传承,展开来就是半部中国历史。
   家风是传承的过程,这种传承是润物细无声的,我曾经有幸参与鼎贵公祠堂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事情,见证了在一些重要场合,长幼尊卑,秩序井然。如果这种事情不足以说明家风的传承,那么我偶尔听同事讲的一件事或可以作为顶好的佐证。
   我有两位要好的同事本家,一位长我两辈,宽厚和顺,一位与我平辈,调皮搞怪,后者比前者年龄稍大几岁。两位私交甚笃,然而后者经常取笑前者,前者并不介意,一笑了之。直到有一天,两位来到祠堂开会,会后,后者照例又开始揶揄,没想到前者笑着说:“不要忘记这是哪里,要我代行父母之教吗!”后者听后悚然,不敢再多说半句,悻悻而去。
   家风又是创造的过程。爱莲堂的始祖是宋朝大儒周敦颐,他晚年辞官隐于庐山,将门前小溪命名为家乡的“濂溪”,人称“濂溪先生”,如今九江市设有濂溪区,亦源于此!逝世后谥号“元公”。他的《爱莲说》,是为千古名篇!爱莲堂便因此而得名。元公治学严谨,勇于创新,他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无欲”等概念,糅合融汇了儒释道的精髓,开启了有宋一代理学时代,为儒家的千年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从此儒家思想更加广博开放,与时俱进。元公永载史册,从祀孔庙。元公之后,民国时期,周树人即鲁迅,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是现代思想启蒙者,毛主席对其称赞有加。周恩来,也是元公后人,为开国总理,名扬海内外!元公一支,名震古今,大人物辈出,皆因为元公学问渊博,家风源远流长!
  周敦颐不但开启一个时代的学术思潮,更让理学上游的思想化为家风永为传承。爱莲堂是一个响亮的名号,他不但泽化本支,同时也影响了旁支的家风传承。时至今日,我族兴建的明朝鼎贵公祠堂,大门口悬“理学高峰”匾额,而我们的分支自唐朝后期就开始了。——周敦颐是整个家族的荣耀。
  家风更进一步,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就是家训家规,家规是熏陶感染与规矩限定的结合,在古代宗法社会里,约束力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每一姓都会有自己的家规家训,有些还成为千古名篇,如《朱子家训》《诫子书》。有些则静静地躺在族谱里,对后代子孙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周姓家规出自宋朝名宰相周必大之手,周必大为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周家代表人物,庐陵周家也是銮公一支自金华迁出,周必大后声名大振,如今也是周姓族人重要居住地。太平盛世,国泰民安,先祖周必大被淹没在宋朝文墨中,然而考其功、德、文章,巍然高峰。他亲自考证家族源流,并主持与邻宗交流,进一步确定周姓家族来龙去脉。他撰写的《家规十八条》,从修身到齐家,守法报国,靡不涵盖。文章敦厚温柔,其文约其意丰。
  家规十八条
  一、抒忠荩以报朝廷
  士人求志达道,原非两事,倘受爵天朝,必思尽忠报国,致主泽民,以实心行实政使苍生受福,国家蒙羞,徵明体达用之学。
  二、急赋税以免催科
  输将国课,分所宜然,负辅追呼,鞭笞不免,愿吾宗子孙务必遵限完纳,上以全忠顺之心,下无伤发肤之爱,此移孝作忠之道。
  三、敦孝弟以笃天伦
  父母之恩,昊天罔极;兄弟之情,实同手足,必情文备至,爱敬兼隆,方能为人子弟,全其天伦。每见人家子弟,薄于一本,忍于同气,扰锄德色,妇姑谇语,兄弟阋墙,怨若仇敌,此悖逆之行,大伤风化,吾宗子弟,各宜戒之。如有犯者,分别轻重惩治,轻则宗法,重则公决,不宽贷。
  四、崇祀典以厚风俗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人家四时蔬祭,则笃于本源,即厚于风俗,豺狼犹知报本,而人可忘所自乎!
  五、循礼让以睦宗族
  人在今日或有亲疏,论祖宗,原同一脉,宜谦谨自持而严尊卑之分,恂朴自守而敦长幼之伦。若鼠牙雀角互相残害,无论恶俗成风,即祖宗能无怨恫?凡我族人切勿蹈此。
  六、务耕织以丰衣食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男耕女织方能余一余三。若游闲失业势必饥寒交迫,甚且流为匪类,为家长尤宜督率。
  七、择婚嫁以重匹偶
  古人虽娶妇当不如己,然未尝不重门第,若贪赀财妆奁而联婚甲首仆佃,玷辱先祖。未嫁婚者勒令退亲,已婚娶者公削其谱。其房族不先出首,亦并呈究。
  八、勤学问以大显扬
  士列四大民之首,尤宜沉酣史书,肆力文艺,养成实学,方能拖青纡紫,耀光宗教,子弟宜切记之。
  九、积心田以贻子孙
  于公积德,高大门庭;王祐植槐,后嗣显贵。纵非有心求福,然善积余庆,理之常也。苟能存心积善,虽大小不一,而获报迟速有时,实绵延世泽之至计也。
  十、修实行以端人品
  凡人持身涉世事,必有吃紧处一毫虚假不得,若夸张无实内外不符,甚非躬行实践之功也。
  十一、黜侈靡以崇节俭
  天地生财只有此数,天下之物当为天下惜之,庶几贫不至终贫,富可长保。若侈靡无节,以至流离琐尾,悔无及矣!
  十二、别内外以正阃范
  古者內言不出于阃,外言不入于阃,故男女授受不亲所以别嫌,明徵意良深也。彼男女谈谑,尊卑混杂,甚至伤风败俗辱祖,皆由内外不严有以致也。为家长者不可不严加谨饬。
  十三、谨物恒以示表率
  修身者齐家之本,惟纳于轨物,言表行坊而后一家之中观感效法,仁让成风。苟身不至,虽令不行矣。
  十四、平曲直以息争讼
  九族亲逊,上古醇风;两造捏词,末世浇俗。人能平恕居心,则讼端自息,纵有不平,族长秉公劝释。足不履长吏至庭,身自享和平之福。如或放刁健讼,鱼肉乡邻,公议削谱。
  十五、禁赌博以绝匪类
  从来赌博乃穷盗之源,近世见世家子弟被一班无赖,诱入场中,遂至倾家荡产流入匪类,堕家声者莫此辈为甚。愿吾宗子弟,秀者归士,朴者归家。逐末生计,理无不可。如不务产业,致犯赌博,该房族知带入宗祠重责罚,倘敢抵触,则公同呈送惩治。
  十六、戒淫祀以屏僧道
  人生祸福,本自天兆之。自人拜佛求神,于人何补?朝谒庙观,僧道往来,甚为不祥。纵令父母亡过,只宜四时祭奠,超荐之说,尤为妄诞。明理者当初戒子孙,勿受其惑。
  十七、慎溺女以保天和
  虎狼虽恶不食其子,带血女娃何忍戮之。倘曰家贫生子,佑能鞠养。纵虑难嫁,练裳亦可于归。且太真反作门楣,缇萦上书救父,养女未尝无补,凡吾宗族尚其戒之。
  十八、严牝晨以扶夫纲
  女子顺从为正,即令有才,亦惟司中,馈成内助而已。倘咆哮撒泼,不敬翁姑,不顺丈夫,参商妯娌,凌辱尊卑,若此者,夫呈以故纵之罪,妇控以六出之条。
  虽然如今法制社会,家规的约束力不再了,但是我们后辈子孙读着这些家规,里面有劝告、教导、规范、警戒,既有修身齐家方法,又有为人处世积德累功劝导,着实为先辈们的良苦用心感动,他们的敦敦教诲是家族兴旺的保障,他们的功德事业高度,奠定了周姓后人枝繁叶茂,生生不息的牢固基础!绵延的家风,每一个周姓后人都在传承和开创!

二、宗祠风貌
修水古城四栋周氏宗祠的“来世今生”
文/  周武现

  宗祠,是姓氏后裔供奉祖先、举行祭祀和商讨族内重大事情的一个场所,它记录着一个宗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脉络,每一栋宗祠就像“烙印”在每位姓氏后裔里的乡愁记忆,像“加盖”在广袤土地上的多彩“钤印”,更是中华大地上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给了后人一个丰富而美好的学术探究的向度和维度,广度和深度。
  修水县城北诺大的古城,在民国三十三年,城北总人口8576人,建有各姓氏古祠堂129栋,涉及77个姓氏,祠堂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康乾盛世,更是达到顶峰。
  根据世系、支派、堂号、迁宿地,后裔发旺等不同,小部分姓氏在修水古县城难寻到古祠堂和试馆的记载痕迹,大部分姓氏仅建有一栋古祠堂,少数大姓姓氏祠堂多的达六、七栋之多,如王姓建有七栋,我们周氏也建有宗祠栋和试馆一栋,这四栋周氏宗祠原来“长”得什么样,现在的“身体”情况又如何,今后又如何去“延年益寿”屹立古县城而不“老”?这是我们周氏后裔很是关心的“焦点”,在中华周氏修水联谊会召开前夕,笔者通过近几天寻觅、探访、考证周氏宗祠“来世今生”,以飨周氏后裔。
  一、周氏濂溪祠,雄立王亚桥
  周氏濂溪祠建于清代光绪年间, 迄今一百三十余载。其宗祠位于修水城北鹦鹉街15、17号。周氏濂溪祠的现在模样,是在原先基础上,近三年来在保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上修复的,整体结构应与原先一模一样。
  周氏濂溪祠为两层砖木结构,一进四重两井,占地面积616.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6.16平方米。
  从王亚桥这头走进鹦鹉街约30米处,周氏濂溪祠即耸立于此,其外观很是庄严,雄立在王亚桥桥头“黄金”位置,可想像当时周氏一族之财力,而镌刻在四方石柱上仍清晰可见的“周氏墙”三字,便无可否认周氏宗祠的存在与傲骄!
  周氏宗祠前重为两个临街铺面,铺门为木雕花格门窗,斗拱刻有蝙蝠图案,意为“五福临门”。前三面墙上九个马头墙飞檐翘角,煞是壮观,青砖黑瓦,古朴厚重,气势恢宏。
  石门竖于第二重,大门口上方石匾上刻有五个“周氏濂溪祠”行书大字。第二重与第一重相连,中间无天井,靠第一重铺门采光。堂内石鼓木柱,庄重古朴;厢房十四,木刻门窗;井檐四角,莲花吊柱;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挨祠外左面建有附祠即17号,又名“二周祠”,与正祠共墙合壁,形成一个整体。一进四重一口天井,依地形以三级阶梯式组成。前重铺面与第二重紧连,天井与第三重并列。这样的设计即能采光又能节省地平面积,合理建房。前两重都配有阁楼。
  笔者站到周氏濂溪祠后面高处看到,主祠和附祠连于一体,特别是前后左右马头墙和飞檐翘角,美观之至,震憾之余,对周姓先祖心生敬意!
  周氏濂溪祠系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迁修水后裔创建,周敦颐号濂溪先生,故祠名曰“周氏濂溪祠”。周敦颐是湖南湘潭人,曾在修水做过主簿,也就是现在的县委办公室主任之职。黄庭坚作有《濂溪先生记》,以赞美周公之精神风范和高超理学学术。
  据记载,修水濂溪后裔宗亲祠堂,原有一幅对联,联为:
溪水潺潺一动一静理学奠基创太极
濂江清清育人育莲先祖清廉芳百世
  二、周氏大宗祠,雄霸周家巷
  另外一栋周氏宗祠建于道光十年,建祠年龄为“周氏濂溪祠”之大哥,坐落于修水县城北黄土岭周家巷五号。据记载,这条巷名原为三王巷,是建了周氏宗祠后,才改为了周家巷。可见当时周氏一族之霸气,这条周家巷是古县城中九井十八巷中一条有名的古巷道。
  走进周家巷,首先特别亮眼的,就是周氏宗祠这栋古祠堂。高大石大门框和石墩,很有大哥派头,石大门框上镶嵌在墙内的青石板上刻“周氏宗祠”四字横匾,甚是唯美。横匾之上,雕花石头基柱上的两重木瓦亭盖和六个飞檐,颇见气度。整齐划一砖块挑檐下,画有两层梅兰竹菊松栢的壁画,仍色彩如新,加上墙壁上八个对称的图案精美花雕石刻的窗户,使整个正面墙体外观,看上去极为协调美观,可谓惊艳、壮观、瑰丽之至。整体青砖到顶,且青砖上刻有字体仍呈红色的“周祠”字样,加上四周屋檐素描,更显风姿绰约。观其外形,让人点赞。屋内如何,让人期待。推开大门,让人称奇。只见一边向内延伸的八个圆柱形石柱,巍然耸立,煞是庄严厚重。三重两天井,天井宽阔,采光良好,天井两侧厅房宽大,其主壁后堂恭奉祖宗之地,高大气派,从中可见当年人丁兴旺之发达,祠堂热闹之景象,祭祖香火之盛况。
    从《周氏宗谱》中得知,该祠堂号为继述堂,这是在修水县城的第二次建于古县城黄金地段。第一次该祠为三堂后裔于雍正二年于亥市之繁华鹦鹉桥建立周氏宗祠,百多年后,忽遭火灾,宗祠尽毁。无奈之下,在公敏巷置买民屋数椽,以成试馆,但因族众人繁,而地窄祠隘,难以慰先人于地下,于道光十年在遗清门内三王巷契买房屋一所,题之日“继述堂”,即为周氏一脉继志述事之意。
   一附继述祠创祠序
    “尝,思学记重躬裘百代之事业维新,春秋陈俎豆万世之祭祀,勿替故君子将营官室宗庙,为先我三堂后裔,雍正二年于亥市之鹦鹉桥,创立祠宇,越数十年,忽遭回禄,此时抱祭器以何之,然神灯于无所睹,兹垣颓瓦解,饮恨无穷,栋折榱崩,抱痛不已,复于州会之公敏巷,置买民屋数椽,以成试馆,虽我祖之神灵有依,而吾侪之微忱未竭,族众人繁而地窄祠隘,何以慰先人于地下,意欲改弦更张,于是登高一呼,云集响应,道光十年于遗清门内三王巷契买房屋一所,题之日“继述堂”,盖即本周家继志述事之意,以名之者也,刻桷丹楹竭百工之粉饰,左昭右穆序先祖之尊卑,堂哉皇哉,休矣美矣,兹值祠志告竣,奉诸尊长命,述其事,以纪之因不揣固陋,握不律而书其巅末”。
  二附继述祠界止每年额收墙租列左
  正祠宇诸围,一概砖墙后面顶上围厂,直抵胡姓铺墙脚无租,左边一抵郑姓铺,计墙租钱三十八文;二抵馨茗堂铺,计墙租钱ニ十八文;三抵林姓铺,计墙计租钱ニ十八文;四抵张姓铺,计墙租钱一十六文;五抵张姓铺,租钱一十六文;六抵界不租,七齐本姓铺,计墙租钱ニ十八文;八齐界不租;九齐查姓铺,计墙租钱二十八文;十齐本姓铺,计墙租钱ニ十八文;十一齐徐姓铺,计墙租钱五十八文;右边墙上齐钟祠,下齐易祠,前面屏屋前齐官路,后齐育婴堂,左齐易氏试馆,右齐育婴堂。
  从《继述祠创祠序》和《继述祠界止每年额收墙租列左》记载中,可见当时修水周氏一族齐心合力建宗祠之举,宗祠巍峨三王巷后,巷名立改为周家巷,可见周氏一族之雄。  
  周氏宗祠集建筑、雕刻、绘画、书法和文学于一体,已成为修水百姓旅游“打卡”之地,周氏后裔瞻仰祭拜之所。周氏宗祠于1986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周氏八维祠,雄立于闹市
  周氏在古县城还有一栋八维公祠,由周氏八维公后裔所建,至于建在古县城什么地方,规模怎样,笔者找遍古县城每个角落,也未见到祠堂实体。不过,但可以佐证八维公祠堂原先就建在古县城的,就是古城九井之一的周家井记录和《修水姓氏志》中修水县城古祠遗址分布说明。
  《修水姓氏志》中修水县城古祠遗址分布说明中记述,周八维祠古时建在现在地址为凤凰山路原税务局收费厅处。
  现存于凤凰山路的周家井石碑上则记载为,周家井古为风凰山南麓一泉眼。至东汉该泉眼被拓展,唐朝中期常洲亥市(今县城)被设为县治。至清朝中期,泉井东面所建周八维祠后,周氏后裔出资,掘深拓宽垒砌该泉成井,时人称之该泉为“周家井”并沿用至今。清末同治年间,周家井誉为修水古城“九井十八巷”的“九井”之一。
  虽所建地址明了,因现在周八维祠古迹已荡然无存,难寻其踪。尝不知其所建之规模。可喜的是,笔者查阅清代编修的《周氏族谱》中,从八维祠图中可看出大略构造,大门为高大雄伟的尚书第牌坊,一进两重,天井两个,左右厢房众多。
  当时实体,应是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特别是八维公之后裔周期雍,在外购买回来的鹦鹉石置放在八维宗祠正中,更是让该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当属气派之宗祠。估想当时八维公祠,亦是周裔敬陈之祠,百姓浏览之景,各族羡慕之地。
  不知何因,八维祠未留下寸砖半瓦,只遗存一口周家井,见证八维公祠昔日的雄伟与辉煌,甚为可惜和遗憾。
  四、 周氏宾兴祠,乃八维祠演变
  在《修水姓氏志》中记载,周宾兴祠位于县城城北原县人大办公楼。但笔者查阅多部周氏宗谱,得知周氏宾兴祠乃周八维祠更名而来。是由当时境内八乡本籍周三堂支派、周八维支派合族捐建,属家族型宾兴形建造。尚有《周氏宾兴祠志序》和《宾兴祠簿引》便可佐证之。
  岁丙辰,奉命作仆修水,公余接见搢绅士夫,询及邑中故家大族,具人又名彰于时,著作传于后,动䣭事业,焜耀史册。朝几更而流风余韵,足令人观感而兴起者,群以周氏,对盖周氏为邑之望族,明清间若来轩南山中堂泉坡白亭太史名卿贤相,奕叶相承,其时科第之荣,品位之尊,虽今非君主无足盛称,然考其学问经济,即在共和时代,亦不失为大文学大政治家,其渊源为甚远也,况修邑山川奇特,代产名贤,山谷挺生濂溪过化,安知灵秀之气,所钟毓数百年后,复蔚萃而为人才之盛者,其不在周氏乎,周氏自宋迁修,孙文蕃衍,分三堂八维,散处各乡,而城中所谓泉坡公府第者,清同治间两族合资,购建为周氏宾兴祠,阀阅门楣,惟思式廊如近日,东西大国,分结族贵族,靡不图保世,滋大周氏宾兴之建,况本之周礼,已得乡升族师之遗意乎,第年湮代远时事,日更文献无微,圣贤不无抱憾,彼道德簪缨之胄,前代之手,泽中干文物遗器若干及后捐多置产晋主享祀,春秋致祭,与振兴族学,作养英才,诸端若无纪载,恐致中歇且虑如铜堤姻销,吴宫草埋不免同其浩欢,此宝人祠志,所由作耳,虽然天下大事,善作者未必善成,有初者鲜克有终,古与今如一坛之麦,周氏宾兴祠自有此志以成之,将见传家遗矩,不难与宝录训同,珍而卷帙,所以应偕金亟玉牒并永矣,斯志之作始终民国乙卯,终于丙辰其纲罗鬼,辑条分缕的纲举目张洵盛典也,一日,其族以志,请序予深嘉,其能眷怀先德,引进后人伫看,周氏子孙兴起未有艾也,爰缀数言于卷首,藉以申期望焉。
  谨序
  保准免试知事署理修水县知事古越尹 撰
  民国五年十二月 吉旦

簿  引
宾兴祠簿引
  事不关乎文教之大,虽为无补三代以来,庠序迭兴,皆以作养人才为务,尽国家治乱盛衰之故,由人为之不可不豫,储以匡时济世也,故欲国家得收才之用,必先培才之根,天地生人浊者,多而清者,少得一美质,往往困于所需,不废之半途,即随之末路,以有限之资,卒以有限之费扼之才难,不其然乎,纵有养气,读书十年,足用一试不遇,则阮囊竭矣,再试不遇,则范甑尘矣,至于倾家产,舍妻子,作孤注之一博,此亦士人之畸行,行世不数观,不然有不药,其所学而别谋生涯者乎,噫,可惜也,尤可叹也,州中分立乡学十有余所,广厦万间,寒士少赖其庇然,可以助膏火,未足以供考费也,吾族自唐徙宁巍科显宦代不乏人,至此而士气馁者,非才之不出,实困于用者多焉,同治九年,族人士有见于此,倡设宾兴,始则按粮取资,继则晋主轮费,约得金五千四百余缗,遂购得州治北明尚书泉坡公故第,改而新之创建,添设两旁廊屋庖辐之属毕具,外置铺店田土,岁人租百余金,以备岁科乡会各试,束修程仪花红之用差其等,杀量其出人皆酌乎中焉,自辛未倡始,乙亥兴修,一切章程,行之已十稔矣,又恐久而陨越,而编立簿书签派轮管,俾之善始全终,有利无敝,而后己慎,此以往毋踵事增华,毋因陋就简则培植之方,于是乎,在奎不才,首参末议得兴。
  诸君子共事其间,幸众志之有成见,人才之日盛,其将副国家旁求之意,增宗族文明之光也,故不惮观缕书之。
优廉生鸿奎聚垣氏撰

主会薄引
  我周居宁者,有二派一三堂五代,来迁者也,一八维北宋来迁者也,究其本源皆出自三堂族大人繁,迁徙时代不一,其势遂分康熙以前,犹共祠合食,未完庙灾,乃各建其祠,各奉其主矣,明季南山来轩五六公翱翔朝伫,清白亭先生兄弟父子,齐掇科第争辉两朝,为一州巨族,猗与盛矣,近代以来,家声凌替,游胶庠者,若晨星硕果,赴乡选者,从笔秃砚穿,极盛难继,至于如此,同治辛未年,倡设一姓宾兴,布启八乡如云,斯集任事诸公,一德一心,克勤克俭,而大事于是举焉,达得尚书泉坡公开府旧第,虽栋宇全非,而形胜不改,遂价购之,于是按米筹费,不足则设主派捐,阅六年,规模于焉粗定今.上三年,升主于座诸公,又为永久禋祀,按主立会,今始合族,以丞饮福受胙焉,此一举也,宗族于以收文教于培,旧府于以新,而三善备矣,自宾兴之设,游泮者,接踵联班而享祀,又复不忒吾知。
  列祖鉴观之赫,必默诱其衷,而使之成人有德,小子有造也,后起者鸟得不迪光前哲乎, 然则斯会之立,不但尊祖敬宗,而实有俾于文教矣,因纪数言于首,以志其由,至于条章琐屑之词,皆略而不谈瞿俚也。
  一一鸿奎聚垣氏撰                  

   “宾兴”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郑玄注:“兴,犹举也。民三事教成,乡大夫举其贤者、能者,以饮酒之礼宾客之。既,则献其书于王矣。”“宾兴”原是周代举荐民间贤人的方式。到了科举年代,地方官或宗族宴请准备考取举人的学子,因此“宾兴”也是乡试的代称。从《周氏宾兴祠志序》和《宾兴祠簿引》等记载所知,周氏宾兴祠,实为修水周氏各地商人、学子来修城办事、经商、求学提供住宿或议事之所。此祠之前为尚书第,维修之后演变为宾兴祠,可遥想,曾高大宏伟,曾门庭若市,它是修水周姓巨贾汇集、硕学毕业之所。   

三、宗亲风采
何人不起故园情
文/ 周 斌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在修水县西港镇楼前村的周氏宗祠里,村民聚集,人头攒动,中华周氏修水雅涵助学奖励爱心基金会马上就要对考上大学的周氏子弟发放奖学金了。大家的情绪和祠堂里的气氛就像现在的三伏天一样炎帜高张热浪滚滚。当一个个喜笑颜开的学子从基金会周江会长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金红包时,都深深地向周江鞠上一躬,观礼的村民就会随之爆发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周江,南昌修水商会会长,修水县工商联副会长,修水县总商会副会长。1976年出生于永修县,祖籍修水县溪口镇,属钊公后裔,其父早年从溪口镇迁居永修。周江十多岁就到南昌读书,毕业后即在南昌工作创业,从小餐饮店起步,刻苦耐劳,不断拼搏,既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又抢抓机遇乘势快上,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先后创办南昌市金森源大酒店,江西省大森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江西省中平城建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19年以来,又创办了江西百善弘孝健康产业集团、江西省伟江实业有限公司、贵州龙冠置业有限公司、贵州凤翎置业有限公司。
  周江从2003年27岁时创办第一个企业——南昌市金森源大酒店起,就谨记我们周氏必大公“凡人持身涉世事,必有吃紧处一毫虚假不得。”(周必大《周氏家规十八条》)的祖训,做到做事先做人,做人诚为先。在诚实守信理念的实践中,聚集到身边的人越来越多,可以使用的资金越来越雄厚,可供选择的项目越来越宽广,形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局面,事业因之不断地发展壮大。经营领域呈多元化趋势,从酒店经营管理,到绿化工程,到规划设计,到健康产业,到房地产开发,到各种实业,其实业帝国的疆域已拓展到房地产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和健康产业等其他领域。经营地域已经不再局限于南昌市一地,从2019年开始向云贵高原进军,开始在黔贵大地上攻城掠地。
  事业在不断地做大做强,名望地位也在不断地提升。近些年来,周江先后担任了南昌修水商会会长、修水县工商联副主席、修水县总商会副会长、九江市工商联常委、江西省老年保健科普学会法人和常务副会长,当选为修水县政协常委、九江市政协委员,并被江西省军区授予预备役师少校军衔。在这些组织和单位里,周江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担负一份责任,积极建言献策,为修水、九江乃至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事业的顺利发展和履职各种社会组织,周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感,这种浸透在骨髓里的周氏优良传统得到了空前的激发,并外化为各种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行动。2003年至2021年,年年到自己的祖居地溪口镇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捐款捐物累积30多万元;2017年修水发生洪灾,为了支援救灾和助力扶贫攻坚工作,自己出资并发动动员南昌修水商会会员,在溪口镇和西港镇投入救灾和扶贫资金90多万元,其名下的江西省中平城建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在2021年江西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中,获得先进民营企业的光荣称号;2018年至2021年,通过中华周氏修水雅涵助学奖励爱心基金会共奖励资助大学新生107人,投入资金29万元;2020年疫情期间,向九江市濂溪区和瑞昌市红十字会捐赠抗疫医疗设备折款370多万元。前不久,周江欣闻我们修水周氏准备召开中华周氏修水宗亲联谊代表大会,立即率先捐助会议经费2万元,并对会议的筹备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
  周江虽然没有出生在修水,但他的故园在溪口,他的祖祖辈辈曾经生活在这片美丽可爱的热土上,因而,他的血液里流淌着先辈遗传下来的分宁元素,他的心里已经深深地烙上了修水印迹。只要一说起修水,他就会情不自禁地一往情深,因为他对这个故园,对这片热土是爱得这么深沉!
  周江是一个踔厉奋发不断进取的周氏好儿郎,是一个无私奉献行善众人的周氏好宗亲!我们期望周江的事业稳扎稳打,不断地开疆拓土,不断地砥砺前行!我们也期望周江为修水的发展,为修水周氏宗族的兴旺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2年8月10日

四、历史名人
周铭:两进士之祖父,一状元之恩师
文 /  周武现
 
  A  发现:敕封周铭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前日晚上,笔者查阅清代《周氏宗谱》,竟发现弘治十二年二月颁发的奉天诰命。内容主要为敕封周季麟、周季凤兄弟之祖父,状元黎淳之恩师周铭。
  制曰:家有贤孙子,必光其宗;朝有命大夫,必封其世。兹为著令夫,岂朕私尔。周铭,乃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季麟之祖父,孝友谦恭,忠诚纯厚,博通经史,高隐林泉。兼文行以淑人化行,里门培善庆以裕后,泽及贤孙。仪刑已著于乡祠,褒恤宜申乎国典,用彰潜德,永贲幽扃。兹特赠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灵如有知,服之无敕。
  惊讶、惊诧、惊叹之余,笔者遂寻找多处史料,周氏先祖周铭其经历、为人、为友、为文、为师之品评“呼之而出”,以飨此次参加中华周氏修水联谊会的各位宗贤和读者。

(明弘治十二年孝宗朱祐堂皇帝诰封周铭之敕封)
  B  考证:周铭之经历和为子为父为人为友之赞誉
  据《周氏宗谱》记载,先祖周铭,字仲彝,号可庵,修水古县城三王巷人,自幼聪慧过人,精通《诗》、《书》、《春秋》三经。其父周瑾,为永乐甲辰举孝廉,为官交趾望江镇金场大使。周铭非常孝顺,小时候在紫石岭送别赴任的父亲,父亲死后,他每次经过那个地方,都痛哭许久才依依不舍离去。他为赡养老母,没有应地方政府的征召,就在家里教授学生。其母亲90岁高寿,喜欢喝甜米酒,每饭必设,晚上快要睡觉了,周铭也亲自进一杯喝了睡,天天如此。周铭平生对佛、道不感兴趣,家里举行冠、婚、丧、祭等礼,大多遵守传为朱熹所作的《文公家礼》的范式。逢年过节,力戒奢侈,尽量节俭,乡邻受到了影响,当地风俗为之一变。由于道德与学识的高尚与广博,周铭在地方上就有了很高的威望,让人敬畏。一些少年浪荡之人互相告诫:“千万注意,我们的行为不要让可庵先生知道了啊!”周铭由于年高德劭,也常常应邀作为大宾参加乡饮酒礼。周铭交往的朋友都是学问老成、端谨古朴之士,如西安推官王琬、江陵训导匡泰、儒士冷清、士人陈郇兄弟,都是他的知己,与他们唱和的诗词最多,在乡人中流传。景泰、天顺、成化年间修县志,县令以礼相聘。同事都是县中知名儒士,如黄邦节、陈玦等。周铭为人正直,是非不肯阿附于人。乡中有一富豪,对他有所求,他认为不合道义,坚决不答应。
周铭曾自我评价说:我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平生所作之事只是差不多而已。于是自号可庵,并写了《可庵说》来自比。他的学生及地方上的儒士就称他为可庵先生。
  周铭去世时75岁,因其孙周季麟之显贵,当时被朝庭时赠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之职。
  C  影响:周铭言传身教,造就孙儿昆仲“两进士”
  周铭的儿子周叔襄,从小随父亲学习,专攻诗经,后来广求名师,博极经书,有所成就,其文章藻思清绝,每一脱稿,人争传诵。其为人气宇量恢,性资英爽,敦行孝义,贤声素著于一乡,见者敬惮。
  周铭不遗余力传教儿子叔襄之学识品德,殚精竭虑授教孙儿季麟、季凤昆仲之古籍经典。功夫不负有心人。周季麟于明成化八年考中进士,授兵部主事,再升郎中。历浙江参政、河南布政使,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甘肃。正德十三年(1518)卒,谥“僖敏”。周季凤,为周季麟弟,明弘治六年摘取进士,授刑部主事,曾任湖广左布政使,后累官南京刑部侍郎,嘉靖七年卒,谥“康惠”。有《未轩漫稿》。
当时,现在,乃到今后累世,周铭之孙周季麟和周季凤“双凤”之名依然会永载修水史册。
  先祖周铭和其儿子叔襄,不仅为朝庭培养了两名尚书,而其道德文章,家风家学,更为周季麟和周季凤等周家后裔的发扬光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周氏宗谱》记载,周季麟、周季凤儿孙和族侄、侄孙等,多有功名亦有建树,修水周氏盛极一时!
  D  从教:周铭学识渊博,毓孕湖南岳阳“一状元”
  周铭为赡养老母,没有应地方政府的征召,就在家里教授学生,其教授的学生多有出息,状元黎淳就是其中之一。
  黎淳是明朝270多年历史上,唯一湘籍状元,也是岳阳历史上唯一的状元,一代廉吏,官至礼部尚书,《义宁州志》在介绍黎斌的的同时,有“厥嗣黎淳毓孕修江,后大魁天下,官尚书谥文僖。”的详细记载。
  据《黎氏族谱》中记载,宣德五年,黎淳之父黎斌带着一家人到修水县上任县丞,这年,黎淳9岁。其父黎斌在修水任职时间为十一年。那时的黎淳,按说应该读书三四年了,在华容受教于哪些人,已无资料可考。
  黎淳9岁至19岁是在修水长大的,其父亲为让黎淳受到良好教育,必请老师教育之。延请当时修水县的老师却有据可查,一个是黎淳家里请的塾师黄邦节先生,一个是当地大名士周铭先生。如此可知,黄邦节和周铭就是黎淳在修水期间授业之恩师。
  在修水十年,周铭应是对黎淳影响巨大,黎淳资禀特异,在名师的悉心教育下,学业精进。回到华容老家后,于景泰丙子,举湖广乡试。天顺丁丑,举进士第一,高中状元。在当时那样的社会氛围,状元就是一个神话,据记述,在明朝共举办了90次科举考试,即造成了90名状元,三年多才一个。
  又据道光《义宁州志》有关资料,在周铭门下读书的还有陈凤岐、查孟常、查孟富、王凝晖、石彦诚等多位学有所成的学子。
  先说陈凤岐。其受恩师周铭影响,孝亲友弟,急公好义。成化八年,江西盗贼起事,宁县大盗罗万珪也聚众危害乡里,全县惊恐。户部左侍郎原杰曾两度统治江西地区,很得民心,皇上下诏派他去江西治理。原杰下令陈凤岐督捕罗万珪。陈秘密招募敢死之士,跟踪罗万珪,把他从湖南洞庭湖区捉拿归案,宁县贼患遂解。由此,陈凤岐受到了原杰的高度欣赏和礼遇。
  再说查孟常。查孟常也是周铭的学生,周铭之孝道为人,也深深影响着查孟常。其弱冠进学,因母病而请求放弃生员的资格与身份,甘愿成为布衣,断绝仕进之途,一心奉养母亲。哥哥早逝,把侄儿当自己的儿子抚养。饥荒年间,打开自己的粮仓救济穷人,连借条也不要,每天还煮粥施舍,送衣服鞋子给乞丐。还主动向官府提出,愿意提供监狱囚犯的粮食,直到当年秋收。平生大方仗义,做的大都是此类事情。
  查孟富修水古县城三王巷人。幼受学于先生周铭,事亲孝。其事迹载入县志,则主要是因为查孟富的孝行,曾割股以疗母病。
  据记载,同出于周铭门下的王凝晖成为东平训导、修水黄沙艾村人石彦诚考中进士,为徐闻县令。
  E  传世:诗联著作亦有成
  周铭教师育人,应是硕果很丰,但其个人诗作亦见其高水准。如石岭云横诗云:“礌礌幽岑幕幕云,垂阴布影弄氤氲。若非洞口苍龙蛰,安得山头铁骑屯。夜啸孤猿成独占,昼眠闲鹿谩平分。也应变化为霖雨,润及山灵功莫论。”
  如金鸡独石诗云:“不见黄金铸羽仪,空遗拳石已多时。别从函谷关中去,归向扶桑树上啼。道士叱来羊自起,将军射处虎何疑。乾坤毓秀真如此,佳致还应入品题。”
  据《宁州县志》上记载,福建邵武县罗珉,于天顺三年,由太学生知县事,廉明仁恕,祛宿弊,抑豪右,境内父安。一日,无疾卒,人或疑之,穷乡绝谷之民,莫不流涕。周铭以诗挽之日:“扶枢家山埋玉处,仁廉二字土难封。”
  周铭著作有《效颦》和《梅花百咏》诗集藏于家,可惜的是,两本著作均已遗失,也许是受老师的影响,黎淳也酷爱梅花,有不少咏梅之作。

五、百花艺苑
诗   词

中华周氏修水宗亲联谊会成立
文 / 周可爱
兴约宗贤集雅堂,敦亲祀祖蔚文光。
谊联故旧诗盈卷,道在斯人酒不狂。
泗水绛侯骁武勃,浔阳拜将督周郎。
渊流万古功垂范,八百封疆世泽长。

联谊有寄
文 / 周可爱
岐山发脉壮先声,立极收功宝剑横。
伐纣兴周烽火熄,开图拓土瘴烟平。
无惭宿望眷恩泽,有志遗风颂姓名。
但使儿孙悬印绶,崇儒重道载公卿。

凤奏岐山顾影
文 / 周可爱
凤奏岐山顾影,龙腾江海昂藏。
汝南旺族运悠长,万古渊泉景仰。
济济宗亲种德,煌煌世泽流芳。
一门兴盛蔚文光,瓞瓞瓜绵胜赏。

祝贺中华周氏修水宗亲联谊会召开
文 / 周如林
宗亲骨肉血襟连,畅快无眠乐似癫。
凯里高歌群聚首,修江半醉谱新篇。
汝南世代同根祖,海内千寻一片天。
列列恩光垂后裔,辉煌庭宇耀坤乾。

贺中华周氏修水宗亲联谊会胜利召开
文 / 周炼钢
联谊敦亲报喜声,汝南一脉聚修城。
元公古训嗣芳记,必大家风世代鸣。
携手何言荆伴棘,同心莫问坎和平。
亨途自有花如锦,未改初衷再踏程。

中华周氏修水宗亲赞
文 / 周吉水
源自汝南始立基,生枝发叶可称奇。
崇文尚武多才俊,薪火相传志不移。

致筹备小组成员无私的大爱精神
文 / 周庆杰
炎暑夏日酷当先,分宁喜报频颂传,
岐山传人要聚首,联谊友爱续相延。

筹备小组何几人,废寝忘食事周旋,
头顶烈日踏酷暑,目标只为盛会开。

宗贤为族大胸怀,忘我付出友情坚,
俯首甘为盛世事,永留芳名后代传!

为中华周氏修水宗亲联谊会召开而作
文 / 周凡
纵观周氏大望姓,映照华夏大文明。
后稷神农奠周始,文王开业定千秋。
三十二王继帝位,延续江山八百岁。
古今中外无有二,礼治天下国盛威。
三国周瑜吴统帅,近代恩来人民爱。
为了共和奉终身,世界史记留美名。
周氏人才越古今,身为周姓三生幸。
修水周氏联谊会,弘扬前辈功德碑。
发扬光大有后人,千秋万代添光辉。

贺中华周氏修水宗亲联谊盛会召开
文 / 周吉禄
祝其盛典著新篇,周出后稷裔繁衍。
氏祖姬孙播寰宇,联宗系族福无边。
谊重情深叙家话,会显肃穆仪庄严。
召集三省并九县,开来继往永续延。

赞中华周氏修水宗亲联谊会胜利召开
文 / 周美岩
周氏宗亲大聚会,各路精英喜不寐。
跨越千山和万水,涉过南北与东西。
寻根问祖来溯源,联亲系情去追宗。
展望未来前途美,满怀壮志向明天。

对   联

八百载渊流,累世公卿镌我姓;
几千秋气象,题诗周鼎冠分宁。
                                     (周可爱  撰)

初秋聚修城,宗贤毕至襄大计;
联谊逢盛世,嘉宾远来庆清平。
                                     (周武现  撰)

上承一脉,宗贤广济,汇聚铭宴鸿图展;
下启后昆,英才云集,献策周族丽日新。
                                     (周武现  撰)

 
书法作品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宋周敦颐《爱莲说》 庚子春 周其凤 书


周军强书法作品
 
六。编者寄语
  
编者寄语

  《修水周族人》第一期在编辑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它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小小的人儿,皱褶道道,胎皮块块,丑陋得可以!但在父母的眼中,她却丑陋得可爱!这个小人儿的成长需要大家的关爱和呵护。你阅读它转发它是关爱和呵护,你写作投稿是关爱和呵护,你提意见和建议也是关爱和呵护。沐浴着你关爱呵护的阳光雨露,她一定会成长为一个最俊美的青年!
  关爱呵护热线:13177920630(微信同号) 13330016260(微信同号)
  邮箱:163.www@163.com
《修水周族人》编委会
 
主 编:周 斌
副主编:周美岩 周武现 周湖岭
编 委:周会我 周先尧 周德宜 周国雄
    周吉水 周可爱 周战线 周如林 
    周 黄 周正林

2022.8.16 修水周族人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856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