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联系:QQ303998284

修江主人周季凤——才高有八斗 政绩称能吏

◆  周武现

(周季凤像)
 
  周季凤授刑部主事,历升湖广左布政使,后累官南京刑部侍郎,嘉靖七年(1528)卒,终年65岁,谥“康惠”公,这与修水第一座文化高峰重要支柱人物黄庭坚赐为“文节”公,具有同等待遇。为明所建的乡贤祠九人之中人物之一,也是当今修水县博物馆中“明朝双凤”展示中人物之一。曾称为修江主人,其才德学识颇受世人称道,尤其其才学世人堪夸!
  1、修江主人周季凤:弱冠颇聪
  据湾台周季凤后裔传说,周季凤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精通《诗》《书》《春秋》三经的周季凤之祖父周铭在家里设置家塾,聘请塾师,与自己一同教授学生和子孙,其教授的学生多有出息,县丞黎斌的儿子黎淳入其家塾,后高中状元。
(左图为《南昌府志》卷五十一仕迹中周季凤影印史料。右图为《钦定四库全书》卷六十一中周季凤影印史料。)
  季凤之父周叔襄,从小专攻诗经,后来广求名师,博极经书,有所成就,其文章藻思清绝,每一脱稿,人争传诵。周铭、叔襄父子书香传世,且不遗余力,殚精竭虑教授子侄孙辈古籍经典、学识品德。在书香世家文化根基和教育影响下,周季凤小时候就聪明好学伶俐,从小受到祖父周铭、父亲周叔襄的厚爱,幼学之年就能作诗吟对,不仅诗写得有一定水平,而且书法也承袭古书法之意境。
  杨一清所撰《周季凤的墓志铭》云,其中说到“君早慧,从公瑞居京师,即锐志坟典,至忘寝食。时黎文僖公为吏侍,即见,称许。癸卯归宁为诸生,读书垒金山,攻苦茹淡,遂成大器。”“甲辰,再至京师,始学于予。予见其有闻辄领略,且为文典畅,甚爱之。”
  周季凤跟随在京为官的兄长周季麟来到北京,拜师学习,废寝忘食,学业猛进。去面见过当时为吏部侍郎的状元黎淳,得到状元黎淳的赞许。癸卯年1483年周季凤回修水。甲辰年1484年周季凤二十岁,再来到北京,开始随杨一清学习,杨一清称对这位聪明有才的学生十分喜爱。
  《义宁州志·人物志·乡贤》称赞周季凤为“至弱冠,聪明奇发,从兄至京邸,训励积学,为黎文僖所赞许。”(注:黎文僖又名黎淳,明英宗天顺元年被英宗钦点为状元。)
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周季凤考取秀才后,弘治二年己酉(1489)参加乡试,其名次 39名,高中举人。 会试第十四名。
(周季凤中进士试题和名次)
  在明弘治六年(1493)癸丑科会试14名,殿试金榜时,高中第二甲第25名,赐进士出身。虽然笔者未能找到其乡考、会考和殿试时举人和进士答卷,从其中举39名,会试14名,殿试25名名次来看,其文采、观点、政论应属上乘之列。且这一次会考修水仅考取两人,更可谓是人中龙凤。
  如今的西港湾台八维周氏宗祠大堂内,悬挂着“敬南山文韬武略功勋卓著垂青史,仰来轩足智多谋宁对绝妙盖诗坛”这副对联的下半句就是对周季凤(来轩)才学的真实评价。
  乾隆年间进士,周孔从所撰的《宝峰事迹记》中说到,“吾族以科第显,都宪僖敏公(周季麟)、尚书康惠公(周季凤)、大司寇泉波公(周期雍),尤表表然,冠诸巨族”。
  少传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杨延和称赞季凤曰:方以才行,显用于时。
  2、修江主人周季凤:诗词颇精
  周季凤赋诗不多,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其赋诗词现仅发现10首,且每一首其文采、立意颇高,诗作朴实清新,淳厚易懂,其诗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情一景,一人一物等都怀有深厚之情感,撰写了如幕阜山、修水、凤凰山、梅山等赞美诗词,深受人们的喜爱。如有名的诗句“牛马烟波阔,鱼龙春树平”、“西江诗笔如今在,大宋文章亘古留”、“独立千寻渺,危楼四面吞”等。现辑录几首于下,供读者欣赏。而周季风的。

(左图为江西修水义宁州清代《黄氏宗谱》,右图为光绪二十四年《黄氏宗谱·双井堂》卷二地景诗中周季凤题《钓台》诗。)

幕阜山》
遥观幕阜岭,峻极与天齐。
吴楚从兹限,星河入野低。
泻空飞白练,含树满青霓。
独有楼中客,清风入杖藜。
  把幕阜岭高峻、吴头楚尾地理位置、奇美瀑布和满目青山纳入诗中,朴实而易懂。
《修水》
卜宅临江上,幽情逐日生。
浮鸥时片片,小艇日轻轻。
牛马烟波阔,鱼龙春树平。
灌缨深闭户,云锁暮天横。
  把一幅修水浓得化不开,美得不可胜收的青山绿水风情画跃然诗中,清新且淳厚。
《凤凰山》
山色精神物与同,
春生毛羽草蓬蓬。
身关孔道行藏外,
影落虞韶节奏中。
翠盖不随云影乱,
丹心常对日华红。
灵踪一出明时兆,
万古苍生恨已通。
《钓 台》
当年未遇果何求,曾此凭高独理钩。
形迹一时沉草莽,诗名千载重山邱。
清风朗月寻常景,红蓼黄芦几度秋。
立断夕阳空仰止,冷烟寂寂水悠悠。
《明月湾》
明月湾头路,清风景上丝。
乾坤才此老,风节是我师。
修水千年迹,崇台两字碑。
祠堂两江岸,古木正差参。
《梅山》
昔有梅仙子,炼丹憩此山。
丹成人已去,山在鹤空还。
古树经千载,飞峦逼九关。
云开天未暝,有路接尘寰。
《登楼邀查沙溪饮》
游子三冬返,雕栏复此凭。
群山排闼入,远水照天澄。
新酒邀宾尝,狂吟道我曾。
明朝还有约,诸子再同登。
《赠友查兄兆祺》
五十年前同笔砚,于今都是白头翁。
我惭天上恩波渥,君喜山中隐兴浓。
午夜更星联北斗,隔溪春酒醉东风,
新诗相赠还相约,占断蓬莱第一峰。
太史祠堂
太史祠堂傍马州,龙陂东下郁松楸。
西江诗笔如今在,大宋文章亘古留。
烟锁钓台山漠漠,月明双井水悠悠。
经过几度修频藻,落日红云春复秋。
  不过在修水百姓心中,马州如在,太史未去。风景更替,永远当记。
登黄鹤楼
独立千寻渺,危楼四面吞。
楚山悬日月,汉水转乾坤。
寂寂虞巡远,茫茫禹迹存。
谁能跨黄鹤,吹笛下天门?
(《义宁州志》上周季凤撰写《宁对》)
  有后人诗家评此诗认为,本诗立意写黄鹤楼的高渺,是从正面开始描绘的。楼高千寻,四面景物尽入眼底,此诗用一个“吞”字,体现楼势的高峻雄伟。只有登上高楼眺望,山河才会展现出山悬日月,水转乾坤的壮丽风姿。此诗为当时周季凤任湖广左布政使时所作。
(周季凤撰写并书《云南志序》)
  3、修江主人周季凤:文赋颇美
  笔者从《宁州志》中看到周季凤撰写的《宁对》一文,《宁对》一文以骈文形式撰写,可称修水千古散文之奇文、之名篇,可谓描写修水最美之赋。至今仍有修水古文爱好者争相背诵之、传诵之。
  《宁对》中有“二宋文章会”之句,并注解为黄茂宗筑馆芝台、樱桃洞,宋效、宋祁入馆。有“十龙呈宋瑞,双凤愧吴钩”之语,其称赞“双井十龙进士”,祥瑞宋朝。
  称赞黄庭坚曰:诗派开江祖,儒源闯圣邱。称赞黄廱好学尚气节云:“冠赏轻直气”。
  周季凤《宁对》中也有“赈饥荣对米”中记载陈升赈饥之义举。
  周季凤在《宁对》中记有“中丞逐獯鬻,北极伏咽喉。兴灭昭表史,辞荣对白鸥”之诗句。其一记述周季麟为都御史时,巡抚甘肃,计划周密,贼惊遁;其二记述先朝立元后为哈密王,屡为吐鲁番侵夺,周季麟抚安之,朝廷嘉其绩,赏贲甚厚,随养病归。
  不过,在周季凤撰《宁对》一文中,当写到自己时,竟而有对其兄季麟和自己(世称双凤)在报国雄心,回报家乡上愧叹,“愧对吴钩”的自责自谦之高尚胸怀。
  周季凤撰写的《山谷公别传》,洋洋洒洒2600余字,将黄山谷家世渊源、聪明奇崛、为官爱民、高尚气节及书法、诗词成就等概括恰如其分,特别其文后诗名称赞云:
诰诰黄公,古之君子。德行纯全,匪由袭取。
文轶秦汉,诗兼杜李。汪洋澄深,直闯阙里。
炉香隐几,灵台空明。养心之学,轲也弟兄。
澄江落木,以天胜人。克复之效,庶乎归仁。
程洛苏蜀,党分互攻。超然物表,不为雷同。
春陵大儒,潘赵犹懵。光风霁月,一语形容。
清老之规,讦讦侃侃。半山执迷,流而不返。
神宗实录,词严义正。晋之董狐,唐之吴竞。
勿令上知,欺君曰荆。耻为佞史,叱彼门生。
爰及绍圣,国是不恤。祸构群小,顾谓不实。
圻甸根埋,众竦失据。随问随答,从容与语。
龙爪治河,儿戏匪闻。直词正气,勇夺三军。
文致其罪,以成诸因。三徙穷荒,处之裕如。
御风骑气,浩然不死。堂堂大节,凛凛千古!
  224字赞,独具风格,气势磅礴,此《山谷公别传》曾作为初高中生读古文选读之文,还作古文考试题目出现在考卷中,修水学子和古文爱好者至今作为名篇传颂。
(《义宁州志》上记载周季凤所撰《修水备考序》《修江先贤录八卷》和《周氏世德录》)

  4、修江主人周季凤:著书颇丰
  周季凤因极有才气,一生著书颇丰,其先后著有《周氏世德录》《修江先贤录》八卷、《来轩漫稿》《修水备考》24卷、《正学编》。但这些珍贵著作,笔者多方寻证,境外未找到其史料,据传多部已佚,甚是可惜。
  正德间周季凤官云南按察提刑副使时,正德五年(1510)纂修正德《云南志》四十四卷,根据弘治十六年(1503)云南按察司提学副使彭纲纂修之《云南总志》重加编定。正德《云南志》卷一至卷三十三为正志,首列布政司,次按各府、州、指挥使司等地区,分载其建置沿革、郡名等二十四目,次要事一卷,列传七卷,文章十一卷。正德云南志其余十一卷为外志,载寺观、仙释,及汉唐诸夷传、大理国传、缅甸传。正德云南志体例较《景泰云南志》有所改进,且补景泰志以后五十年事迹较详,颇受后人称道。《天一阁书目》著录,北京图书馆藏原刊本,云南省图书馆藏影抄原刊本。
  周季凤所著的《修江先贤录》八卷郑善夫作序,其序中言:“……余序修江先贤录知周子(指周季凤)之书用春秋也,贤宁产也,宁春秋艾子之国也,录贤而系之修江者,其叶修江录山川之能也,始于汉者封建既忠之后也,建置沿革乃始于三代之先者,假一邑之文统元也……”
  大学士费宏撰《修江先贤录序》卷十三云:“修江先贤录凡八卷,所录汉自而晋、而唐、而宋、而元,以迄乎我朝,凡六十九人,皆宁产也。何以系之修江?修江,宁望也。江何以修名?江自宁入于鄱阳,凡七百里,其委修而远也。或曰江源修洁饮者类之,故多贤而可录也。何贤乎?所录之人,大之以忠孝称,次之以庸勋显,次之以文学名,次之以独行著,及中闺异教之在编次者,皆有所节取,而不忍其泯焉无闻于后也。录之者谁乎?今之贤者闽宪周君公仪,实修江世族也……。”
  费寀的《周来轩漫稿序》云:“司寇周来轩先生,吾乡之望也,其由士以入仕也。令德著于夙成,而由郎以入卿也。风烈昭于大受,公所以济时用而重于海内者以此。至观其平生所为诗词,则豪旷类其襟怀,雄壮类其建立,沉实类其节概,有能言之士所不可企,而古名家所不能愈者,究其所由而岂徒哉。夫干将莫邪龙光射斗牛之间,此物之精也。而其英华之发越,自有欲掩而不可掩者。愚故谓公勋德之效于实用,断蛟剸犀之利,摧锋破阵之资也。而其诗词之美,则射斗之龙光也。知言者,可以稽其蕴而占其施矣。元老杨邃庵老师谓其艰关险患之余,诸思溢发,浩不可羁,非所养所负有过人者不能。信乎然哉!公素作最多,而所录仅此择之精责之备也。有自来矣,是故可以传矣。寀不侫僭系一言于左。嘉靖丁亥十月朔。”《周来轩漫稿序》撰写于1527年十月,周季凤逝于1528年四月十五日,序撰半年后周季凤与世长辞了。
  “录之者谁乎?今之贤者闽宪周君公仪”,周公议即周季凤,“闽宪”即福建按察使,《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二》记载正德十年十二月升福建按察使周季凤为湖广右布政使从中可知《修江先贤录》是1515年之前,周季凤在任福建按察使期间所修。
  5、修江主人周季凤:政绩颇著
  周季凤不但文才出众,其从仕也是政绩突出,受百姓称赞,受朝廷表彰。
  周季凤考中进士,走上了从仕之途,从观政做起,一直做到刑部侍郎五品以上官员。他为了当时国家兴旺、安定、团结、发展不遗余力,殚精竭虑,卓有政绩。
  平叛乱。一是平郴寇。正德元年(1506),升任四川按察副使,整饬建昌兵备。二是平定土官母师古叛乱。三是任湖广右布政使、湖广左布政使时,协助平定贺章叛乱。四是擢右副都御史、保定巡抚时,平定王堂、赵延寿叛乱。
  整兵备。升任四川按察副使时,着手整饬建昌兵备。
  荐政事。周季凤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一生关心国家政事和命运。正德十六年(1521),明世宗即位,周季凤扈从至汴州,上疏“法祖宗、勤圣学、亲君子、远小人、薄税敛、汰冗员”六事方略,尤其是“薄税敛、汰冗员”观点,从中可见爱国忧民胸怀。曾任湖广左布政使周季凤时进言:“圣母还京,人船供亿之费不赀。若加歛于民,民必重困。其禄粮旧逋,皆以灾伤,故不能输。若并徵之,势必转徙。臣等议以便宜,发库银给诸费,徐以有司赃罚补之。庶事济,而民不劳。”圣命回复之,上以处置得宜,报允,仍命行两直隶及山东诸司知之。
  利民生。一修汲福井。知府刘绩汲福井记云:“……正德戊辰(1508),楚省外左敕政坊災,又十年,丁丑(1517),省内吏舍灾,适方伯周公公仪,自右历左之踰年,时水灾相仍,师旅连典,又加中使骚扰,财匮民逃,公极力补救,更新治体,遂次第营成……。”二重修湖广贡院。其周季凤在序中言:“……湖广贡院,正德丁丑(1517)冬十月,罹于火。越明年,季凤请于巡抚秦公金,以清戎御使高君越纸米贼罚银修之,人夫则募以□役,计日课工。其创建则至公堂,监临所,并前后重檐,及供给所通计七十余间。其重修则五经堂、明远楼、考官房、提调监试房,受卷、弥封、腾录、对读四所,及庖厨库藏凡一一从新者,又计间百有余。用过木植石料则八千二百有奇,价银则二万三千八百有奇,人夫工匠工食银两则又一干有奇,然有所不足尽出于设法节缩,以成其功,一毫未取于民,而一夫未役于官,盖县当省城止一江夏,且六十余里而已,百司往来征役不息,加以连年灾伤,兵戎困难已甚故也。夫营建非其所急则事在得已,而贡院之典作则大比宝典之所,有不可得巳焉者,不可巳而必为之,以故节财而不敢伤,爱民而不敢害,此季凤之所当务之也。”三是周季凤任云南官员时,毁淫祠,改建诸葛亮等庙及功臣、名宦祠。1519年,季凤任周湖广布政使时,恢复孟宗祠,另在城东十里将台驿旧址为岳飞建专庙,在一幅1521年的《湖广图·司志总图》上,还赫然标有“岳飞庙”的位置。
化矛盾。调解丽江土知府木泰与土官刺马琦之间矛盾。
  6、修江主人周季凤:称赞颇多
  周季凤出生于1464年,卒于1528年,享年64岁。世人对其赞颂较多。除上述文章辑录称赞外,其老师杨一清在神道碑称其曰:
春秋明经,用罔弗宜。引以折狱,汉隽不疑。
既达于政,亦善夫教。督学于滇,多士有造。
讹言乱真,君不与争。白而不缁,天子圣明。
胡畀之才,而用乎竟。谓天难谌,君子曰命。
修江洋洋,其流汤汤,敛其有余,遗后之庆。
  还称赞云:耿耿有介,不为物挠。
  乾隆《宁州志》旧序方沆曰:“周氏三先生(指周季麟、周季凤、周期雍),崛起缝掖,为世名臣,为乡大老,而缙绅冠盖之盛,卓乎大江以西,盖吏治民风之所转移,其故可睹已民”赞许。
  笔者在各类史料中发现,皇帝授予诰命共有七份之多,现将正德十三年、嘉靖十八年、嘉靖十九年诰命辑录于下:
  正德十三年三月初九日。(见《明嘉靖》癸卯版)。上右图为《中华周氏联谱江西修水汝南堂首卷》上明嘉靖元年季凤制诰。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季凤诰。制曰:内台居准绳之地,体统最严;中丞任巡抚之官,职司尤重。知兹边关之务,俾兼提督之权,责任益难,简求宜慎。尔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季凤,持身端谨,莅事精明,早掇贤科,首登秋署郎官。历试有明,刑弼教之劳,外臬两迁,任典学饬兵之责,荐擢宪使,遂长藩司、廉访,无冤。旬宣罔懈,顾畿郡辅,陪乎京邑。而诸老之心仪,刑未泯于闺门,褒恤宜申乎。国典用彰往懿,永贲幽扃。
  嘉靖十八年正月(见《明嘉靖》癸卯版)。都察院右都御史、赠资政大夫周季凤诰。制曰:朕升报高穹,尊崇二祖,复邃古宗祀之上仪,溥率土昭申之湛泽。顾兹督府之臣,厥考总宪,可无异渥,以示酬庸。咨尔原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周季凤,乃右军都督府经历司都事询之父,粤自擢第先庙,简属司寇,明刑茂绩,擢佐外台。典学伤兵,文武为宪。寻正御於牧寺,荐总宪於廉车。歇历滋深,晋长方岳,载迁中辖,附循两几。佐邦禁于旧都,振风纪于南服。勋庸昭著,为时具瞻。宜溶庆源,致有贤子。才猷行业,克绍家声。兹者布庆,祀条是用,赠为资政大夫职。如故明灵未迁,歆此殊渥。
  嘉靖十九年四月见《明嘉靖》癸卯版。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刑部尚书、谥康惠周季凤诰制曰:立身行道,人臣竭事上之诚;崇德报功,朝廷示劝忠之典。制实通乎今古,义当笃于始终。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季凤,学识宏远,操履端方。名早掇乎甲科,政首成于郎署。累迁外臬,素驰勤慎之声;荐长名藩,茂著旬宣之绩。升华宪府,风纪振扬。晋佐刑曹,法律明允。偶令闲逸,旋用召还。迨晋长乎都台,命总司乎国赋。方殷委任,竟尔长终。顾其惠在,多方享祀,不忒为国名宦,为乡贤人,是宜褒嘉,以旌殊异。兹特赠刑部尚书,谥康惠,锡之诰命于戏。进秩易名,盛典盖难于并得;光前裕后,贤声愈远而益芳。翼尔明灵,服此殊渥。

2022.8.16 修水周族人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856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