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联系:QQ303998284

理学鼻祖周敦颐在修水的故事

文/  周武现


(周敦颐像)
初试锋芒,查办疑案广受称赞
  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周敦颐为母守孝三年期满,重归仕途,由吏部调洪州分宁县(今江西修水县)任主簿,成为仅次于县令的县级官员。此时的周敦颐仅有24岁。当时的分宁,按州县等级划分的七等制,属三等县,州的首府在今天的江西南昌市。
  分宁任主簿,是周敦颐步入县官生涯的真正开始。
  周敦颐来到分宁以后不久,很快就出了大名,因为他解决了一桩拖延了好多年还没有了结的疑案。
  周敦颐初试锋芒,果断、明快的办案能力很快得到了上司的肯定,还有当地百姓的赞叹。据度正《濂溪先生年谱》记载:“分宁时有狱久不决,先生一讯立辨,邑人惊诧曰:‘老吏不如也’,由是士大夫交口称之。”
  湖南道县胡正耀先生所著,由中国友好出版社重出版的《理学鼻祖周敦颐》第九章中,就“分宁时有狱久不决,先生一讯立辨,邑人惊诧曰:‘老吏不如也’,由是士大夫交口称之。”的这些信息,做了一些推测演绎,编成一个完整的传奇故事。案情大致是这样描述的:
  大宋明道元年(1032年)四月十二日,木工张大水外出做工,当晚下雨被主人留宿未归,其妻柳氏一人在家。半夜,有人翻墙入室,企图强奸柳氏,遭到柳氏的拒绝。柳氏大声呼救,被杀。现场遗下的折扇上面写着:“仁义仁兄雅正,愚弟黄贤德赠。”办案人员据此认为本地秀才张仁义是杀人凶手,并将其逮捕,依法处以极刑。张仁义开始时口呼冤枉,受刑不过时承认杀人,过后又翻案,且反复多次。刑部也多次以证据不足,批回重新审理。但是,此案反复审理,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到最后,竟发展成了一个历史积案。
  周敦颐到达分宁后,当时的陈知县见他办案能力强,就让他试试这个积案,并再三说,办得了就办,办不了就放在那里,以后再说。周敦颐认为陈知县这是信任自己,就当着对自己的考验,接受了这个案子。他调来案子的全部卷子,仔细审阅,发现案件的关键点就是现场遗下的折扇。案发当晚下着雨,天气应该不热,为什么案犯要带着折扇前往?折扇上的黄贤德又是谁?
  周敦颐越看越觉得折扇上笔迹好像在哪里见过。想来想去才想起,刚到分宁时,和周通在临江酒楼午餐时,见到墙上有这样一首笔迹相同的诗。顺着这条线索,周敦颐找到酒楼的老板。酒楼的老板回忆说,墙上的诗是本城的一个秀才写的,叫王守信,家住南门。当时他同朋友喝了几盅酒,酒醉而写。
 理学鼻祖周敦颐在修水的故事
(周氏宗谱上记载周敦颐简介和朱熹为周敦颐的像赞)
 于是,周敦颐将王守信传到县衙。结果,王守信承认扇子上的诗是他写的,但扇子不是他的。扇面上署名的黄贤德也不认识。周敦颐迅速追问,扇子是谁的,是谁请他题写扇面的。王守信开始还不想说,在周敦颐的再三追问下,只好如实交代了扇子的主人是他的表兄唐仁卿,住在本县桃江镇。周敦颐立即命令衙役,连夜将唐仁卿抓捕归案。
  经过周敦颐的审讯,唐仁卿交待了犯罪经过。原来,唐仁卿在镇上开了一间杂货店,家中还算富裕,且娶有一妻一妾,但他见镇上木工张大水的妻子柳氏长得貌美,又生邪念。多次调戏柳氏未果,想到镇上秀才张仁义年轻俊美,如果假托他的名义一定成功。于是,唐仁卿便请姐夫王守信写了折扇,意黄贤德书赠张仁义。王守信不知唐仁卿的诡计,就把自己的诗写在扇面上,并按唐仁卿的意思落好款。

(笔者新发现的宋熙宁六年癸丑仲冬月九江太守潘兴嗣撰写的《濂溪先生墓志》)
  四月十二日晚上,下着细雨,桃江镇来往的人不多,唐仁卿得知张大水外出打工还没有回来,就带着折扇,爬墙进了张家。当时柳氏刚刚睡下,听到屋内有动静,操刀大喊。唐仁卿学着张仁义的腔调,说自己是秀才张仁义,久仰娘子美貌,特来与娘子做伴。柳氏继续大声呼救,并举刀砍向唐仁卿。唐仁卿害怕惊动别人,夺刀将柳氏杀死,且故意将折扇丢弃嫁祸张仁义,然后逃离现场。
  审理清楚后,周敦颐立刻将案情如实汇报给陈知县。陈知县对周敦颐大加赞赏,并嘱他立即备文上报刑部。很快指示下来,刑部同意县衙意见,将凶手唐仁卿就地正法,对秀才王守信记大过一次,秀才张仁义无罪释放。一桩久拖不决的疑案,终于结案了。判决书张贴出来之后,县衙同僚和城乡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交口称赞。
 

(笔者新发现的朱熹撰并书的周敦颐像赞)
  分宁断案,是周敦颐走上仕途以来的第一次断案,也是第一次展示其才能的机会。度正《濂溪先生年谱》尚有记载,可见确有其事。周敦颐的大智慧,由此可见一斑。
与禅结缘,初奠理学学术体系
  周敦颐,性喜务禅,在修水任职期间,与黄龙僧人交好,一生都与黄龙僧人不离不弃,其理学思想也因之深受黄龙学术的影响。
  据《居士分灯录》记载,周敦颐曾向祖心参学受法。
  周敦颐初见祖心时,问禅教外别传之旨(禅宗是独立于如来言教各种经教之外的特别传授,故有人说是教外别传)。祖心告诉他:“你只需要向你自家屋里打点,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那么,究竟什么是道,让孔子觉得死而无憾呢?孔子又赞叹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颜渊仍不改其乐。那么,颜渊所乐的又是什么事呢?你只要把这两个问题参究透彻了,自然会对教外别传的宗旨有所领悟。”
  祖心因人施教,针对儒学之士周敦颐,特意引用一代儒圣孔子的两段语录为由头,举例说明圣贤于顺缘之下,或者逆境之中,均能其乐融融,从而暗喻经典佛学也好,禅宗佛学也罢,只要能让人领悟佛性就行了。此举一则显出祖心随机接引之高明手段,正所谓“胡来胡现,汉来汉现”。二者可见祖心佛儒会通之博学才识。
  经过祖心的点拨,周敦颐对颜子之乐,印象深刻,颇有心得。后来,周敦颐授学弟子程颢、程颐时,也以此提问二程。
  明代学者黄绾说:“宋儒之学,其入门皆由于禅。濂溪、明道、横渠、象山由于上乘;伊川、晦庵皆由于下乘。”
  周敦颐开启宋代理学之新风,其道学思想之发明,可谓得益于佛教的浸润与滋养。周敦颐本人也不曾否认,曾言:“吾此妙心,实启迪于(修水)黄龙(祖心),发明于佛印。”从此点来看,周敦颐在修水任职三年期间,因与黄龙(祖心)相交相知,对其开理学之新风应影响很大,很深。
  近代的陈寅恪先生,也有这样的看法,如果没有受到禅学的启发,后世儒家要想形成一套完整的学术体系也是不容易的。
后人怀念,建造书院凿池植莲
  据明代县志记载,周敦颐任分宁主簿,他要振兴社会,首先就要兴教育,传播他的学说,于是在分宁县的迎恩门外,修河东,旌阳山东麓建造了书院,有楼台、亭阁、四周以垣,设堂授课,以教育四方的学士。这应该是周敦颐创办的第一所书院,但当时书院叫什么名字,尚未找到明证,其开办的书院培育了一批封建社会的儒士和文人。

(修水新建的濂山书院和爱莲池)
  周敦颐每到一地为官,他先要建学校,兴教育,甚至亲自登堂授课,教师成了他的第二职业。
  创办的书院于元季壬辰毁于兵燹。其后辑治者,称景濂书院。久废。明朝天顺三年,知县罗珉即其遗址,劝义官刘用礼,建濂溪书院。成化十四年,知县萧光甫又劝其子刘淮重建正堂三楹,中为龛,祀先生,主旁翼两房堂之下,梵石为露台,东西分列两庑,其南为大门,周围缭之以垣。其内燕居寝室,斋舍、庖福之所咸备。弘治癸亥,都御史林俊、分守参政王纶、分巡事王纯、知府祝瀚、知州叶天爵又鼎新之。乙丑,提学副使邵宝立周敦颐先生像。
  明嘉靖中(1540左右)迁建山谷祠于其侧,塑濂溪像和山谷像合祠同祀,濂溪书院易名为濂山书院,其意为濂,即指周敦颐,其号濂溪,山即指黄山谷(庭坚),是因为濂溪先生以理学传,山谷先生以文节著,“濂山书院”称号如此而来。
  《周氏宗谱》记载,明代右都御史周季凤赋诗《濂溪书院》称赞曰:
春陵夫子冠群伦,胸次秋空绝点尘;
韩柳以前尽余子,孔颜之后复斯人。
修江俎豆今犹在,伊洛源流派更真;
兀坐老翁还自好,无边风月一如新。
  清乾隆十八年(1753),后人思其遗意,兴其理学,又于州署之左增设“濂溪讲堂”,以仰溯前徽,成为县内最高学府,—直延续到清代末期,因而修水向称“文章奥府”,为“濂溪弦铎之地,山谷桑梓之乡”。
  周敦颐非常爱莲,在县署侧开挖莲池,种植荷莲,盛夏公余,他常在莲池边赏莲。据《分宁县志》载,著名的《爱莲说》作于嘉定和庆历初年。也就是在分宁县主簿任内。(附注:据周濂溪年谱载,嘉佑八年作《爱莲说》于虔州)。
  也有史料记载说,在明嘉靖年间,分宁以他广为传颂的“爱莲说”这一流芳百世的名篇之义,在城内开凿塘池,种植莲花,取名“爱莲池”,让后人观赏莲花之时,追忆瞻仰一代大儒。这个爱莲池,开凿在城中具体什么地方,现在仍不得而知。

(濂山书院全景)
  谈到爱莲池,这里不得不谈一下,在咸丰五年(1855)四月,太平军丞相钟廷暄攻占义宁州城,知州叶济英坚贞不屈,携全家投爱莲池殉难。据说,当时的爱莲池就建在现在的修水老县城的电影院前,后被毁。
  周敦颐在分宁任职虽然只有三年多时间,由于他博学多才、廉法奉公,深受士民拥戴。与他同时代的、但比他小28岁的修水籍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却与他擦肩而过,无缘相识相知,《宁州志》卷之十五中记载,黄庭坚非常崇拜他的人品与学识,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养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qióng lí),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宁州志》中还记载,明代右都御史周季凤在《宁对》中赞称“光霁濂溪化”,此乃取山谷之意称赞周敦颐,而“道继亚圣邦”,指周濂溪道继孟子矣。
  周敦颐继承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等儒家的正统思想,并吸收了禅宗佛学道家的思想,成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有《太极图说》、《易通》、《文集》等。现在修水百姓热衷太极拳,应受周敦颐《太极图说》之影响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是周敦颐的个人为人哲学,也影响着修水乡民对莲情有独钟,士子学者爱莲者多,乡镇村组种莲者众。历代盛行种下的莲藕,盛开的莲花,是对一代理学鼻祖的敬重与崇拜,千百年来至今仍然飘散着超凡脱俗的傲骨,清奇沁人的芳香。

2022.8.16 修水周族人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8563号-2